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通过溶胶-凝胶法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碳纤维上的抗氧化SiC/SiO 2涂层
摘要
使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作为单一来源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上制备抗氧化SiC/SiO2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表征衍生的涂层。通过等温氧化研究了具有和不具有涂层的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碳热还原反应导致SiO2相的降低和SiC相在1500℃下的增加。由溶胶浓度为4wt%制备的均匀的SiC/SiO2涂层在1500℃下热处理显示出最佳的抗氧化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上制备SiC/SiO2涂层。平均直径为130nm的纳米微晶均匀地沿着纤维轴排列。涂层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溶胶浓度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未涂覆的碳纤维相比,涂覆的碳纤维的氧化活化能提高了23%。
关键词
耐氧化性;SiC/SiO2涂层;碳纤维;溶胶-凝胶法
1.引言
碳纤维被广泛用作陶瓷,碳和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比强度,模量,低膨胀系数和相对柔韧性[1],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气体涡轮发动机和汽车行业。在惰性气氛或真空下,碳纤维可以将其强度,模量和其它机械性能保持在超过2000℃的温度。然而,即使在低至400℃的温度下,它们在氧化环境中也显示出差的抗氧化性[2],其应用被限制在高温下的非氧化性气氛。因此,有必要提高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以延长其应用。近几十年来,已经开发了许多热保护系统,其中陶瓷涂层如碳化物[3-6],氮化物[7-9]和氧化物[10-12]被证明是提高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9]和氧化物[10-12]被证明是提高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9]和氧化物[10-12]被证明是提高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
制备陶瓷涂层的最常见技术是化学气相沉积(CVD)[2,6,9],前体渗透热解(PIP)[13,14]和溶胶-凝胶法[15-17]。虽然可以用CVD技术获得对纤维具有良好粘附性的致密涂层,但是低沉积速率和耗时的工艺使得CVD方法并不总是实用且成本有效。有机合成聚合物前体如聚碳硅烷(PCS)和聚硅氮烷(PSZ)通常用于SiC和SiCN沉积[13,18],但是PCS和PSZ是昂贵的,并且不能在商业上获得。
有机改性的烷氧基硅烷,R#39; Ntilde;的Si(OR)4- Ntilde;,Ntilde; = 1,2,其中R#39;通常为烷基或芳基,R通常是甲基或乙基,是最广泛使用的金属有机溶胶 - 凝胶前体制备具有一定组成的陶瓷[19,20]。SiO和SiC键包含在前体凝胶中,因此可以在烧结过程中保持它们。此外,有机硅氧烷衍生的陶瓷具有改善的化学耐久性和抗氧化性 [21,22],它们可以用作热和环境屏障涂层。应注意,乙烯基可以交联以形成三维不可渗透结构,因此乙烯基改性的烷氧基硅烷作为其高陶瓷产率(79-91%)的前体材料是良好的候选物[19]。
在这项工作中,通过使用VTES作为单一金属醇盐前体,在碳纤维上制备了抗氧化SiC/SiO2涂层。研究了具有和没有涂层的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还研究了溶胶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碳纤维的抗氧化性的影响。
2.实验程序
2.1材料
金属醇盐前体是VTES(CH2CHSi(OCH2CH3)3,ge;98%纯度,Sigma Aldrich Chemicals),其不经进一步处理而使用。工作中使用直径约7mu;m的未固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国科学院煤化学研究所)。
2.2 溶胶的制备
在剧烈磁力搅拌下将VTES溶液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pH = 2(H2O/-EtO = 2)的盐酸溶液。在50℃下连续搅拌2小时后,得到Si重量分数为1-5%的透明溶胶。
2.3 涂层的制备
涂布方法涉及将碳纤维浸入溶胶溶液中。碳纤维丝束以10-12厘米/分钟的速率拉过溶胶,相应的住宅时间约为20秒。将碳纤维在空气中在80℃下干燥1小时,然后将干燥的碳纤维置于氧化铝坩埚中,然后在1300-100℃的不同温度下在高纯氩(杂质lt;10ppm)气氛下热处理C加热2小时(加热速率:1℃/ min)。
2.4 表征
使用配有能量色散光谱(EDS)检测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EOL JSM-6360LV)观察碳纤维的表面形貌。所述陶瓷粉末和所述涂层的碳纤维的结晶相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日本理学D/MAXgamma;-A)使用CuKalpha;辐射(lambda;在2 = 1.54178埃)theta;范围的10-90 °。通过使用150W AlKalpha;辐射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ESCALAB 250)研究了涂覆的碳纤维的表面化学状态。通过俄歇电子能谱(AES,PHI-700)通过氩离子轰击蚀刻来表征涂层的厚度,并且基于二氧化硅标准的溅射速率为8nm/min。在电炉中进行原始和涂覆的碳纤维的热重分析。将样品以10℃/min的加热速率在空气中加热至1000℃。通过在600,700和800℃下进行等温氧化,还研究了具有和不具有涂层的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通过高精度电子天平(SHIMADZU)研究碳纤维样品的重量变化。
3.结果与讨论
3.1 涂层结构
图1显示了涂覆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原始碳纤维的表面包含许多条槽,如图1所示。1a,这有利于溶胶溶液的粘附[23]。图1b和c示出了涂覆有4重量%溶胶的碳纤维的SEM图像,然后在1500℃下进行热处理。在纤维表面的低放大倍数SEM图像上,碳纤维丝不被涂层桥接,并且涂层均匀地存在于单个纤维上,如图1所示。1b。还观察到许多颗粒沿纤维轴线排列。高倍率图像显示在涂层表面上形成纳米微晶,这些颗粒的平均直径约为130nm(图1c)。EDS的表面分析表明,C,O和Si作为主要元素存在于涂覆的碳纤维上(图1d)。碳纤维表面的相对原子含量较高,这是由碳从碳纤维向涂层的向外扩散引起的,据报道,C的渗透有利于涂层的粘附碳纤维[9]。O和Si作为主要元素存在于涂覆的碳纤维上(图1d)。碳纤维表面的相对原子含量较高,这是由碳从碳纤维向涂层的向外扩散引起的,据报道,C的渗透有利于涂层的粘附碳纤维[9]。O和Si作为主要元素存在于涂覆的碳纤维上(图1d)。碳纤维表面的相对原子含量较高,这是由碳从碳纤维向涂层的向外扩散引起的,据报道,C的渗透有利于涂层的粘附碳纤维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芳香族和脂肪族胺类固化剂固化木质素基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和热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低温水热法合成RECrO3 (RE=La, Pr, Nd, Sm)及其结构以及磁 性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水热法合成不同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薄膜外文翻译资料
- 无硅白云石集料混凝土中ACR的详细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硫酸盐对含有石灰石填料的水泥材料的侵蚀外文翻译资料
- 包含膨胀石墨和磷酸三乙酯的蓖麻油磷酸酯基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粘弹性复合材料降噪和损伤容限外文翻译资料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研究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 固体电解质Li7La3Zr2O12的湿化学法制备及性能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玻璃纤维增强大豆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