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产负债表外风险-印度银行业绩分析和风险计量
Appala Raju Middi
印度基督大学
摘要
印度银行业从1991年施行改革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银行业国有化改革和管制方面,除了保留小型的私营银行之外,也允许一些外国银行在印度开业,从而形成了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专业银行、本国私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内的具有印度特色的银行体系。与此同时,由于印度银行业受到监管特别是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日益严格,这迫使银行业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它们通过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开发创新产品开辟新的盈利空间。但是资产负债表外的风险如外汇合约风险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印度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外的业绩分析和风险计量来说明表外业务风险的情况。
关键词: 国有化 贸易自由化 经济监管 表外业务 边际收益 风险暴露
1.引言
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为了保证公营企业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逐渐把商业银行国有化,使国有化银行在印度银行领域占支配地位,银行存贷款利率处于完全管制状态,发放定向贷款是印度银行的主要特点。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银行业一直处于一种安稳无压力的状态,没有任何来自本国或者国外的竞争。但是国有银行的经济效益却很不景气,从存贷款的基本业务到发展一些新兴的表外业务都遭遇到了瓶颈,银行业整体增长减缓,盈利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得不进行银行业的整改,确立了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公营部门银行,公营部门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
从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自由化以来,印度银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出台一些关于银行职能和业务的相关的法律文件和规定。例如宏观审慎原则下的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完善,证券市场管理机制的完善,开放市场,鼓励私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建立。加大各种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与此同时,银行的职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研究目标
(1)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格局变化。
- 监管商业银行资产格局变化
(3)监管商业银行其他收入格局变化
(4)监管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3.研究方法
从印度央行得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资产格局,其他收入的变化的相关数据。同时也利用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4.文献综述
Bora Aktan, Sok Geechan, Sasa Zichovic等人首先通过对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所列示的表外业务对银行经营情况的分析提出表外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种新的机会。四种监管标准包括风险敞口,盈利能力,杠杆率和流动性都可以表明银行特定风险和外汇风险都与表外业务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同样也说明了由于表外业务具有风险对冲的特点,所以可以提高银行的股票收益,但是会降低股本回报率。其中对美国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关于银行风险敞口,表外业务和银行破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区分了信贷替代品,衍生产品和信用衍生工具合约,从而探求规避银行风险的最佳策略。Ahmad Y. Khasawneh ,Husam Aldeen Al-Khadash 等人研究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银行的收益和风险收到表外业务影响的大小,研究的内容包括特在2006年到2007年陷入财务危机银行的财务报表,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表外业务在减少银行风险和增加银行利润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同时他们还发现,在盛产石油的国家的银行,表外业务在增加利润的作用表现更为突出。在他们的研究中值得借鉴的是他们采用了拉格朗日乘数面板分位数回归研究方法,还利用了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误差修正以及随机区域影响选择这样科学的数学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EP Davis, D Karim ,Laidze ,Niesr 联合Bounel大学研究了从1980年以来表外业务对于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的银行陷入财政危机时的盈利影响。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变量分析研究方法,变量分析数据在大量的早期模型中是被忽略的,但是这是在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经济模型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甚至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所以这次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报告(2000)指出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杠杆化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相关部门规定了衍生金融产品杠杆率的计算方法作为一种参考。并且说明了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和表外业务风险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文章剖析了表外业务融资对银行利润率和杠杆率的巨大影响。Saied Jabbarzadeh Kangerluei3,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IslamicAzad University, Iran,Rahim Mohammad and Sharifi (2012)等人进一步通过比较表外融资前后公司的利润变化表明表外业务对公司利润率和杠杆率的影响以及有无表外融资对公司的影响。
5.金融行业改革
1990年代初期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印度政府注意对银行金融政策实行改革,促进银行和金融业市场化,全球化。印度政府推行银行金融业改革,促进银行金融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健康发展。金融业的改革影响了,包括财政和信贷政策,法定准备金,利率水平,融资策略,债务重组,间接货币控制和证券市场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财政部门的经营效率和业务透明度。其次,通过规定资本充足率,资产分类,确认收入,坏账准备金的相关条例,还建立了完善的资本风险加权制度和监管机制从而加强和巩固了银行业务。所有的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提高银行业务水平和系统标准,从而达到国际化的水准和要求。
6.银行业前景
在印度银行金融发展中,银行业存在许多的问题。由于政府对银行金融的干预导致银行内部管理混乱,掺杂政治因素,处于一种监管的不自由的发展状态。其次,银行的信贷机制扭曲,利率结构缺陷,公营银行效率欠佳。一个更为显著的问题就是银行的发展水平滞后,储蓄增长较快,但是其他金融产品发展缓慢,金融资产方式选择仍然有限,金融工具品种不多,这极大的限制了客户的选择。另一个更为显著的问题就是银行大多数以来印度央行借贷,政府债务货币化,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印度银行业的改革是迫在眉睫了。通过修正与银行业有关的外部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过程中,印度银行业着手将高度集中管理的财政市场转换为在审慎监管制度下的开放自由的财政市场。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挑战,银行业决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于银行而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想要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考虑许多内容,包括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更具有吸引力的贷款项目。可以说,银行业经历了一次从以管理为导向到以商业产品为导向的彻底的变革,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生产效率决定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的可能,同时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银行的发展速度。银行应该提出新的管理策略来增加收入,同时提高支出和收入的效益比。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印度银行业迫使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来需求新的利润来源,增加额外收入。不可否认的是,表外业务所带来的收益是远远大于表内业务的,但是表外业务自身具有的风险同样也是高于表内业务的,尤其是在国内或者国外的整个经济形势都处于一种低迷不利于银行业发展的状态下,表外业务所具有的高风险特点更为明显。当然,在权衡利弊之下,发展表外业务成了银行业的不二选择,调查表明,全球银行业务在过去的二十年经历了飞速的增长,金融自由化的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相比于表内业务,银行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了表外业务,事实也证明了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是十分可观的。
表外业务在良好的大经济金融背景下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回报,可是在经济萧条甚至是爆发金融危机时它对银行的威胁也是极大的,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验证这个观点,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之所以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国外大型银行中没有资金风险的表外业务所占比重太大了,所有相应的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对这样的表外业务运作提出了严格的限制和掌控。因为不受控制的表外业务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会毁坏整个金融系统。公共部门银行,私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已经逐步按照印度央行的规定明确的限制了表外业务的发展,尽管表外业务在增加银行其他收入上的成效显著,但是它所存在的风险可能会对稳固的金融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表外业务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资产风险,资产负债不匹配所带来的风险,多重风险的叠加所造成的系统风险等等。而且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它的违约风险会大大增加信用风险和系统风险相对于表内业务。与此同时,也会增加不良资产,而且短期存款不得不用于偿还有可能存在的违约金,这会给资产负债管理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信用风险越高,与之相对的资本充足率也会要求越高,这是因为信贷担保发生违约所造成的风险会波及到银行的其他方面。在双方当事人违约造成负债的情况下,银行将会有大量需要偿还的现金义务,如果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不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肯定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其中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变化莫测的资本市场,监控由于表外业务所造成的资金流动率波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北岩银行,贝尔登银行,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和华盛顿共同基金会就是因为忽略了表外业务所引起的资金流动率的变化最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银行业现在之所以如此关注表外业务是因为表外业务对银行的稳定发展的影响大小是难以评估和监测的,这是因为表外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就是很不稳定的,举例子说明,如果发生银行发生违约情况所造成的信用风险这本身就会对整个银行金融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比例在不断的增长,尤其是私营银行和外资银行,表外业务所占的比重在与日俱增,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对表外业务的信用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循环的有利的业务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表外业务的不确定性已经更多的归因于汇率的波动和国内市场的高利率水平。远期外汇合约和衍生品交易在国际商业活动中的需求很大,随着经济的自然增长,表内外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表外业务的需求增长更为显著,这就要求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该完善。银行总收入中其他收入所占的附加值是十分可观的,银行业的高风险偏好必然要承担更大的表外业务风险敞口。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
7.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这个分析是针对不同层级的银行所做出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印度央行,通过分析可以说明银行业表外业务现状以及预测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
因变量:其他收入的对数
自变量:表外业务和其他收入的偏移量
表外业务对银行其他收入的影响
(2000年到2011年 5家银行的追踪数据)
类型 |
系数 |
T 值 |
截距 |
-1.188 |
-1.750 |
资产负债表内资产 |
0.365 |
-3.715 |
资产负债表外风险 |
0.085 |
2.189 |
其他业务的首次调整 |
0.480 |
4.172 |
决定系数 0.89 |
||
修整决定系数 0.88 |
||
DW 统计量 1.44 |
结果表明表外业务上涨1%,银行部门的其他收入上涨0.08%,国家银行集团的资产负债表资产在1999 - 2000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97,452亿卢比到8,63,415亿卢比(886%),纳税银行从1,36,643亿卢比到13,26,248卢比(970%),公共部门银行从2,74,095卢比到卢比 21,89,664亿卢比(799%):新私营部门银行从46,726亿卢比到22,08,583亿卢比(4,727%),私营部门银行从20,115亿卢比到1,39,136亿卢比(691%),外国银行从2,82,252卢比到93,01,006卢比 (3,296%)和所有商业银行从5,84,288亿卢比到1,38,38,389卢比(2,368%)。
8.结论
经过面板回归分析得知,表外业务对于银行其他收入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这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印度在进行金融改革时有很多创新性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首先是银行改革需要谨慎从事,鉴于银行金融在现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银行金融体系中,银行占首要地位,银行体系问题甚至可能危及金融体系稳定,印度在银行改革进程中虽然向私营部门甚至外资开放银行业,但是仍然坚持公营银行的支配地位,同时加强对银行业的监
全文共5668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4312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