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航海才国际培训课程建设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07-31 21:17:20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航海才国际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丁子华,硕士,联合教授,中国南京江苏航海学院航海学院 、一带一路应用型航海人才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领域:ESP、语言学、航海教育。

摘要

基于“一带一路”的倡议,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对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分析,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导师制、导师制、导师示范,探索如何使中国航海大学有能力高效有序地培养留学生;通过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提出“百门课程”建设规划,一千学时”。

关键词:“一带一路”的倡议,海洋人才,百门课程,千学时。

绪论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策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海洋强国,必须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航海教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对具有良好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海洋人才的需求分析,因此,我国航海院校面临着如何抓住机遇,转变传统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升级,着眼于国家应用型航海人才的发展需求和“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我国航海及航海院校如何有效地发展国际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航海人才,是我国航海院校发展国际教育的核心内容

未来发展航海教育,提高中国在国际海洋领域的话语权。本文从国际视野出发,结合航海课程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探讨如何拓宽视野,对国际航海课程的建设以及如何利用国际航海课程促进国际航海人才培养的转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的国际航海课程体系。

1.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必要性

1.1.1航运市场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航海人才,如从事国际航运、港口、水安全与污染控制、保险、精算、法律咨询及相关服务的人才。基于BIMCO/ICS全球海员。

2015年人力报告

图1为官方对未来供需平衡基本预测

本文以国际海员市场为例,分析了目前全球海员市场的缺口为2.1%,约16500人,到2025年为147500人。

1.1.2中国航海大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航海教育国际化程度不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航海人才方面。如国际课程建设和“国际教师”严重短缺、中国海员证书和国际海员证书互认等,不能促进航海院校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具有国际视野的航海人才培养。

1.2可行性

1.2.1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相关政策共建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出,人文纽带是落实倡议提供公众支持的关键,要通过推动广泛的文化学术交流,弘扬和融合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人员交流与合作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赢得公众支持。中国政府承诺每年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等措施,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员交流与合作。

1.2.2一些航海大学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一些航海院校在国际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设备。如江苏航海学院将2017年定为国际建设年,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际发展的措施,于2016年成立了吉美学院和吉尼获奖集团,并安排教师到几内亚任教,并于2017年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来华留学和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等,先后为缅甸海员、孟加拉国海员和马士基公司举办培训班,为国际课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2017年10月27日,巴拿马航海部授权江苏航海学院作为培训基地,江苏航海学院可申请培训并颁发巴拿马船员证书。根据巴拿马航海培训要求,江苏航海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课程,提高了国内船员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海员培训的国际化,为进一步加强中国船员的补充力量的培养打下了重要基础。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航海院校在培养涉外海员方面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上海航海大学为促进国际航海人才培养,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受中国商务部委托,上海航海大学承担了中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为缅甸培养留学生加纳“上海航海大学非洲区域中心”。2010年开始在非洲开展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海外教育项目,2011年起承担丹麦哥本哈根海洋工程学院“轮机值班和基本安全培训项目”,近200名丹麦留学生在此学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相关航运企业的支持,船上工作与陆上工作薪酬的差距明显缩小,船上工作的收入优势明显减弱甚至是颠倒的。此外,由于船上工作的危险性和枯燥性,许多海员不愿在船上工作,导致高素质的国际船员短缺,制约了我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新加坡赢国际集团等一些航运公司,上海泰华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一直在积极探索全球海员供需的有效配置,扩大招收外籍海员,特别是派出到相关机构培训的高素质外籍特种船舶海员,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促进中外海员的融合。

1.2.4中国航海机关的课程认证 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培训规则(2016年版)》、《国际航海组织示范课程》及相关课程要求,中国航海局正在对航海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认证。

2.制定合理的国际课程建设方案 2.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航海院校的现状和“一带一路”建设对航运、港口、物流、政府管理及相关服务人才的需求,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解决航海人才国际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国际师资力量不足,规范和完善我国国际航海人才培养,确定了国际航海课程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

建设内容。

2.1.1课程建设目标

国际航海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国际化课程来实现的,旨在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相应的国际交往能力,如国际法律法规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等。借鉴国外相关大学课程建设的经验,强调以人为本、文化融合,构建“百门课程、千学时”的国际课程。在建设中,要始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国际化为重点,逐步调整现有课程,以航海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更新课程,使该课程既适合国际学生,又适合中国学生进行国际航海职业学习,从而提高教师在中英文双语国际课程中的教学能力。

为促进该项目的发展,我们选择了航海技术、海洋工程管理、港口运营、航运业务、航海管理等五个专业开展中英双语国际航海课程建设,使国际航海学术教育规范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发展,吸引发展中国家航海专业人才到我国航海院校学习。 2.1.2课程建设内容

选择航海技术等5门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和认证,在这5类专业中建设“百门课程,千学时”的国际航海课程。研究相关海外航海大学和世界航海大学,拓展国际航海教育理念 。

根据一些国际大学的相应实践,在建设课程设置上,我们将结合不同文化背景,确定适合国际发展需要的航海人才教育政策,对航海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要求。教师主要是现有学校教师的创新教育技能,并被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广泛吸收。根据五个专业的课程分析,开展中英文综合国际课程和各学科中英文航海专业模块教学能力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以系统地促进在职教师双语能力的发展,学科建设一体化、规范化。

国际航海课程“百门课程,千学时” 在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力争在一年内完成相关课程建设并初步实施,用1-2年时间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建议主管部门将各项管理程序制度化,完善留学生招生、教育、毕业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定业务、财务、后勤和管理计划。此外,在课程建设、学生入学要求、行政管理等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相关规范管理机制,开发国际航海职业培训体系,保证国际航海辅导在一定高度的平台上运行。逐步建立相应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建立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机制,共同学习,使管理体制适合留学生学习,这使得他们积极地选择学习与中国学生相同的课程。

2.2“百门课程,千学时”建设方案 2.2.1课程设置

针对航海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港口运营、航运业务、航海管理五个专业,制定了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可分为综合课程、特色课程和专业课程(含专业实践)。一般课程是为国际学生设计的,包括汉语、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等。特色课程和专业课程是根据专业实际需要设置的,也可以从现有的中国学生课程中选择,使留学生选择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首先要调查相关高校的课程开发情况和行业要求,确定课程设置,然后组织专家论证,提出“百课一千学时”课程及其描述,力求做到五门专业课程的科学配置和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了教学大纲、课程认证程序和标准。

2.2.2课程组织

为了更好地选好专业,各航海大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个专业和规模,做到有特色。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即普通课程、特色课程和专业课程。(1) 一般课程是为国际学生设计的,包括汉语、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等。根据不同的学习体系,通识课程主要以文化课为主,风俗和语言交流。

  1. 特色课程主要结合专业与文化,讲解航海文化、航海背景等。
  2. 专业课程及其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根据不同的学术体系安排课程。
  3. 以四年制教育为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1.5年,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一些特色课程,如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国情风俗、航海文化等。,概述了五个专业的全部课程,使留学生对国际航运业、港口业、海运业、海运贸易、航海技术、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吸引了他们对航海教育的兴趣,进而让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第二阶段约1.5-2.5年,进行全面的专业学习。充分考虑航海教育的进步性,按照课程体系逐步安排教学。第三阶段约0.5-1年,主要用于实习。

2.2.3课程认证

基于上述五门专业课程的设置思路,制定了国际航海人才教育课程认证程序和标准,确定了课程认证程序和流程,并成立了常设的学校认证机构,组织专家评审、择优选择,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专业的中英文课程。项目研究。

2.2.4认证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材复习。要求参加本课程的教师,应按所选课程至少8小时准备一门中英文课程,并根据每门课程下的具体主题进行编写。课程内容可直接来源于国内外现有教材、技术标准及相关条文,然后将编写好的教材提交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教师应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修改,重新提交评审。经审核的材料由认证机构正式批准发布,为保护知识产权,有必要对外发布。

第二阶段是对相关教学文件进行审核,如教学PPT、教学计划等,教师应根据批准的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PPT,并提交认证机构审核,得到修改和改进的建议。

第三阶段是判断课。认证机构应审核批准的教材和PPT以及教师讲课,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可以用英语授课给中国学生,但可以用英语授课,也可以用中文授课,并提供英文材料或翻译给国际学生。经认证的国际航海专业课程,下学期将直接转入中外学生的教学活动,并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双语授课。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班级薪酬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鼓励教师不断创新和提高,提高教学能力。

现有涉外课程及国内可用于国际航海人才教育的专业课程,参照上述程序。但是,对于教授本课程的教师,要对教材、PPT和现场讲座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提供相关翻译,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制度。 2.2.5程序执行

方案批准后,制定相应的财务年度计划。建议以每一教学小时或每一相应的教学模块为奖励单位,每门课程不少于10个教学小时。设立了课程开发专项资金。开发成果或中英文课程、教学服务等,以及学校购买的全部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在广泛调研、咨询、复习、确定课程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参与“百门课程,千学时”的策划,并请教师就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讲座。入选的学术带头人必须具有学术权威,具有良好的中英文知识,有一定的中英文教学经验的专家或学者,能够指导其他教师讲授相关专业课程。

3.结论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每一所航海大学都要因地制宜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144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