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安全文化互动模型的建立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15 17:13:05

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建设项目安全文化互动模型的建立

摘要

培养优秀的安全文化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绩效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建设项目团队安全文化的复杂性和演进过程与其他组织不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基本模式仍然缺失。本文的研究目的是:(1)在现有组织安全文化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定义,(2)提出了一个安全文化互动(SCI)模型,该模型展示了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具体的安全文化内涵作为临时组织的项目组中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互动动力。采用理论开发和案例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合作者的经验和深入的文献综述,对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以新加坡两个建设项目为例,进行了安全气候调查和基于行为的安全(BBS)实施的咨询项目,检验了该理论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特点。综合考虑施工过程、管理实践、项目组织结构和复杂的现场环境,在模型中增加了三个结构的两层结构和项目安全文化的互动动力,从而确立了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概念,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研究提供了框架。

1.介绍

建筑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大量事故造成工人伤亡、因病致残、延误以及其他直接和间接的重大损失。近年来,安全文化的作用及其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引起了建筑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虽然安全文化这一术语被广泛使用并日益受到关注,但不幸的是,由于其理论背景和在建设项目环境下的实际意义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基本的、统一的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模型已经缺失。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安全文化与安全气候的定义和关系,当然,这种争论会导致安全文化与安全气候的混淆和某种误解(Mearns and Flin,1999;Cooper,2000;Guldenm und,2000;Cox and Flin,1998;Zohar,2000;Zohar以及Luria,2005年)。根据Guldenmund(2000)的说法,没有一个模型能让人满意明确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问题。同时,由于定义和范围不够明确,研究者通常也会使用安全文化、安全气候和安全管理等术语互换(Choudhry等人,2007b)。就建筑业而言,问题更为复杂,虽然许多研究都探讨了建筑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但由于对建筑业的具体特点考虑不足,如施工过程,管理实践、组织结构、工作环境和工人行为特点,安全气候调查的研究模式和结果不一致,差异很大(Dedobbel eer and Beacute;land,1991;Glendon and Litherland,2001;Mohame d,2002;Choudhry et al。,2009年;周,2009年)。因此,除非很好地解决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其对安全文化的影响,否则,评价和培育更好的工程建设安全文化的令人信服的途径是很遥远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关键问题:(1)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什么,(2)什么样的一个基本安全文化模式,可以体现建设项目的特点。一个清晰的定义和一个基本的模型应该是相关研究的出发点和指导框架。本文提出的模型方法分为两步,采用混合方法进行开发。理论模型的建立首先从安全文化和安全气候的起源和发展的文献综述入手。为了使该模型更适合建筑业,对建筑工程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特点分析。回顾了描述不同行业安全文化的相关模型,作为理论模型开发的基础,在新加坡的两个建筑工地进行了一项包括安全客户调查和行为基础安全(BBS)实施的咨询项目,以检验该理论模型在评估建筑工程安全文化和改善施工工地工人行为方面的作用和作用。安全气候调查结果显示,业主组织安全文化与项目安全文化不一致,主要是分包商安全文化薄弱所致。在行为结构测量方面,通过大量的行为观察,结合原因分析,对BBS部分施工现场的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和提高。基于案例的方法有助于验证理论模型的一些概念,并通过阐述具体的规则和原则来共同开发模型。基本上,SCI模型试图通过关注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等各方之间的互动动态来刻画建设项目的具体特征,内建临时施工项目组和多方组成独特的施工项目安全文化。

2.文献评论

2.1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

安全文化与安全气候的研究始于Zohar(1980)的研究。从那时起,学术界对安全文化提出了许多定义,《核设施安全报告》(ACSNI,1993)中的安全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大量的引用,其中,安全文化被定义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价值观、态度感知、共同点和行为模式的产物,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组织对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承诺、风格和熟练程度”。自从错误的管理决策被通称为“潜在错误”(Reason,1995)被发现是事故和事件因果链的核心之后,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概念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还提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组织在安全方面拥有的一套普遍的指标、信念和价值观”(Fang等人,2006)。

另一方面,对安全气候的定义及其与安全文化的关系也没有达成一致。例如,Zohar(1980)提出,每个组织的安全氛围是员工对安全的共同看法的总和。在某些情况下,有人建议应将安全环境视为比安全文化更肤浅的环境,因为它涉及公司目前的地位(Glendon and Stanton,2000)。安全环境也被描述为一个组织整体安全文化的指标(Gadd,2002)。Zohar(2008)指出,为了减少概念上的模糊性,并区分政策和实践之间的差异,应在组织层和工作组层将安全气候作为不同的结构进行评估,并采用不同的测量尺度。安全气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衡量,基本上被视为一个特殊的“快照”(Choudhry等人,2007a)在组织内部解决其感知方面的安全文化问题。

不仅安全气候的定义及其与安全文化的关系还存在许多争议,学术论文中也没有关于使用“安全气候调查”或“安全文化调查”的讨论或常规。Henderso n等人(2010年)开发了临床学习组织文化调查(CLOC)来测量文化因素。Gordon等人。(2007)在研发中心开发了安全文化调查工具(SCS)。另一方面,在航空、制造业、近海环境和医疗保健领域进行了更多的安全气候调查(OConnor等人,2011;Baek等人,2008;Mearns等人,2003;Flin,2007年)测量安全气候或探索工业中的安全气候实践。Pfeiffer和Man-ser(2010)将他们的研究称为“患者安全文化调查的发展”,但实际上,他们采用手稿中的“安全气候调查”一词来描述评估过程。

尽管在术语的选择上存在混乱,但人们普遍认为,安全气氛可以被看作是安全文化的一种可测量的反映或特定方面,通常通过感知调查(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来测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气氛调查的目的是检测安全文化的特征或方面之一,几乎是通过定量测量了解安全文化的唯一途径。因此,本文将采用安全气候调查这一术语来表示安全文化感知评估,作为探索本文所提出模型的工具之一。

2.2建设项目特点

建筑业由于其独特的施工工艺、管理实践、组织结构、工作环境和工人行为特点,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大多数现有的安全文化模型,包括Geller(1996)到tal的安全文化模型和Cooper(2000)的互惠安全文化模型(将在第2.3节中讨论),都是从一般的角度来讨论安全文化概念,因此它们或多或少不适合在对缺乏解决建设项目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般来说,施工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施工过程的操作方式、管理实践和组织结构。该行业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交付的,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Behm,2005),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涉及不同的各方。因此,将特别为项目建立一个临时组织,通常称为项目团队。临时项目组由参与施工过程的各方组成,一般在项目结束时解散。因此,建设项目管理是以任务为导向、多方参与的项目管理,它区别于企业的一般管理。分包代理是施工过程中的另一种常见现象,因此,施工项目的组织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组织(Cherns和Bryant,1984),主要由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组成。由于项目施工是与公司或总部分离的临时系统(Bryman等人,1987),公司的安全政策很难在现场实施(Hinze,1997)。在建设项目环境中,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项目安全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项目组内各方的组织安全文化将有助于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由于进度和生产力的压力,供应物流过程和施工过程都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Sobotka和Czarnigowsk a,2005;Wegelius-Lehtonen,2001)。在施工现场,大量的活动是在工作面平行或多层次同时进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是PMBOK指南(PMI,2008)中的五个基本过程和九个知识领域之一。通过关键路径法(CPM)、项目评估与评审技术(PERT)等技术,在施工实践中可以实现良好的进度安排,以处理物流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生产瓶颈带来的问题,便于及时采购必要的材料(PMI,2008年)。然而,安全问题并没有被消除,而是由物流过程和工作安排所带来的,包括同时工作的不同步骤,同时在同一地点工作。与制造业或核工业相比,建筑业的工作环境也更加动态和不一致,因此建筑工人必须随着项目的进行不断改变工作地点(Hinze,1997)。施工现场复杂的工作条件也导致员工的行为不符合制造厂的标准(Geller,2001),此外,由于分散性,工人通常在不同的现场工作,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必须做出自己的决定。由于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上述特点,现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它可能使员工之间的安全文化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安全文化有所区别。

与安全有关的建设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如何分担安全责任。虽然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条款变化很大,受法律法规、工程类型、业主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是设计方与业主、业主与总承包方之间的合同语言,但总的来说承包商全权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手段、方法、技术、顺序和程序(Hinze,2001)。然而,在项目团队的合作下,项目可能会由各方共同完成,因此,考虑安全绩效与安全责任之间的不匹配是研究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重点之一。

2.3安全文化模型

安全文化模型概述了将安全文化嵌入组织实践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方式(Choudhry等人,2007b)。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是解释个体行为参与中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前两种理论(Bandura,1977,1986)。班杜拉在交互决定论模型中描述了人、环境(情境)和行为的三元对立。班杜拉指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是同时起作用的,也不一定具有同等的强度,然而,存在着一个作用和反应的过程,或一种“永久的动态相互作用”。

由于安全文化与组织文化的紧密关系,人与组织在安全方面的相互作用也体现在一些安全文化模型中。提出了一个安全相关组织因素模型,用于识别组织文化中的协调机制、组织透明性、安全性等维度和集中决策的制定(Jacobs和Haber,1994)。然而,它将安全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处理,并没有建立一个综合的框架来解决设计组织中安全文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社会技术系统联系起来,开发了一个安全文化的社会技术模型,以展示人、技术和组织在安全关系中的相互作用(Grote和Kuuml;nzler,2000)。该模型将安全性集成到组织结构和过程中,指出了组织的物质特性和内在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Grote(2008)在多家石化厂实施了基于社会技术模型的审计,验证了模型的结构和有效性。社会技术模型与测量工具相结合,展示了一个考虑行业和组织特征的路线图,可在项目施工安全文化模型的开发中进行推断。

Geller(1996)所示的总体安全文化模型在图1,是另一种流行的模型,它提供了安全三位一体视野下安全文化的基本使命和理论。总体安全文化的概念要求人们持续关注环境因素、人的因素和行为因素三个领域,这三个安全相关因素被定义为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形成一个三角形,称为“安全三位一体”。“安全三位一体”说明了安全文化的描述性组成,但没有讨论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具体互动关系。

基于Bandura(1986)的互惠决定论,Cooper(2000)发展了一个互惠安全文化模型来描述图2中的安全文化概念。“环境”一词加上表示组织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情况。它包含三个要素,分别通过主观心理因素、可观察到的持续性安全相关行为和客观情境特征,安全文化要素可以通过库珀提出的几种测量工具进行评估,包括安全气候调查、行为观察和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一般来说,互惠安全文化模型遵循互惠决定论的逻辑,并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作为与其他业务单位或组织进行基准测试的通用框架。

此外,还就安全文化成熟度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模型。Westrum(19932004)创建了一个模型来识别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分为三类:病态的、官僚的和生成的。弗莱明(2001)开发了一个模型来帮助组织确定其安全文化成熟的五个层次:涌现、管理、参与、合作和持续改进,Hudson(2001)和parker等人(2005)在Westrum(19932004)提出的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五个层次的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并增加了两个层次。这些模型的主要目标是成为组织安全文化评估的诊断工具,因此它们主要侧重于识别不同安全文化成熟度水平的特征。忽视了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在航空、石油化学、核工业和医院中,有更多的安全文化研究模型被用作研究基础(Gib bons等人,2006年;Andrade和Marinho,2010年;IAEA,2002年;Sammer等人,2010年)。

在全面安全文化模型和互惠安全文化模型发展的基础上,Choudhry等。(2007a)将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图3的三个研究对象,提出了施工安全文化模型。该模型认识到心理与知觉、环境与情境、行为结构之间存在交互关系,从而可以根据在任何施工现场独立或组合测量的三种结构来分析安全文化。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建设项目环境/环境建设在建设项目环境安全文化互动模式中具体化。因此,它适应了调查、审计、焦点小组、文件分析等多种工具,而不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1142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