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出口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18 20:02:50

英语原文共 14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出口的影响

Willem Thorbecke uArr;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日本东京

日本东京经济产业研究所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汇率变化对中国加工出口的影响,许多人认为人民币需要升值以重新平衡中国的贸易。然而,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影响的文献参差不齐。由于这些中国出口的商品的大部分附加值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供应链国家生产的零部件,因此控制这些国家汇率变化很重要。本文采用DOLS技术和季度数据,表明了跨供应链国家的汇率升值会导致加工出口下降幅度大于单边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引言

2007年中国的全球经常账户顺差总额为3700亿美元,2008年为4300亿美元,2009年为3000亿美元。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在2007年为11%,2008年为10%,2009年为6%。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中国内外都争辩说中国经济需要重新平衡,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许多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然而,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证据参差不齐。中国海关署定义的加工出口产品是使用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的零部件生产的最终产品。 相比之下,普通出口主要是利用当地中国投入产出的。马尔克斯和辛德勒(2007年)采用1997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月度数据,发现人民币升值10%将使中国的加工出口相对于世界出口总额减少24-32个基点。Thorbecke和Smith(2010)使用包括1994 - 2005年期间对33个国家的年度出口的面板数据,发现人民币和其他东亚货币升值10%会使加工出口减少10%。艾哈迈德(2009年)在1996年1月-2009年2月期间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季度数据,报告称相对于非东亚国家人民币升值10%将使中国加工出口减少17%,其他东部地区增加10%亚洲国家将把中国的加工出口减少15%。另一方面 Cheung等人(2010年)在1993年3月-2006年2月期间使用DOLS技术和季度数据发现,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加工出口增加有关(即系数有错误的迹象)。尽管加工出口的结果参差不齐,但所有这些作者都报告说人民币升值会降低普通出口。

uArr;地址:东京都千代田区霞关3-2-5东京都银行大楼8番地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100-6008

日本。 传真: 81 3 3593 4270。

电子邮件地址: wthorbecke@adbi.org

0889-1583 / $ - 查看前端事宜copy;2011 Elsevier Inc.保留所有权利。 DOI:10.1016/j.jjie.2010.12.001

这些结论的原因之一是,尽管人民币汇率是解释中国普通出口的正确变量,但它并不是用来解释加工出口的正确变量。对于普通出口产品,大部分增值产品都是国内生产的(详见 Gaulier等人,2005)。因此,人民币对进口国的升值将对中国普通出口的外汇成本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加工出口,大部分增值来自进口零部件,而不是来自中国的生产活动。因此,人民币对进口国的升值对中国加工出口的外币成本影响较小。例如,加工出口的最大类别是计算机和设备。考夫曼等 (2008年)发现中国在计算机行业的附加值很小。他们使用数学编程技术和来自贸易统计数据和投入产出表的详细数据报告说,中国电子计算机的附加值不到5%。考夫曼等人(2008年)指出,在出口国内含量份额很小的情况下,汇编国家汇率变化对贸易量的影响也很小。吉富(2007)和基金组织(2007年)同样认为人民币单边升值不会对加工出口造成太大影响,因为大部分增值来自其他国家生产的零部件。另一方面,亚洲的普遍升值将基本改变中国加工出口产品的相对外汇成本。 这应该对中国加工出口产生更大的影响。

本文调查了整个供应链汇率变化如何影响中国的加工出口。为此,它采用了DOLS模型和中国加工出口的季度数据Cheung等人(2010年)但是补充了供应链国家汇率变化的规定。结果表明,人民币和其他(主要是东亚)供应链国家货币的联合升值会使加工出口大幅下降。然而,人民币或其他供应链国家的货币单独升值会使加工出口额下降。 这或许反映了跨国公司可以在中国和其他供应链国家之间转移生产以响应亚洲相对汇率变化的事实。参与加工贸易的亚洲国家共同升值的一种方式是中国采用以多货币,篮子为基础的参考利率和相当宽的带宽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东亚生产网络将产生巨大的盈余导致该地区的货币一起升值。市场力量随后可以将这些升值分配给供应链国家,作为其加工贸易盈余规模的函数。

1根据CEPII-CHELEM数据库,2007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2%属于计算机和设备类(ISIC分类号300)。

140000

120000

百万美元

100000

韩国 台湾

日本

东盟5

欧洲

我们

香港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图1.中国按国家和地区进口加工。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9)。

  1. 数据和方法
    1. 中国进口加工和加工出口

东亚的特点是错综复杂的生产和分销关系,构成了全球三角贸易网络的一部分。日本,韩国,台北,中国和位于东盟的跨国公司生产尖端的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并将它们运往中国和东盟,由低技能工人组装。 所生产的产品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

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这些三角贸易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如 Gaulier等人(2005年)讨论,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活动减少东道国的成本,转让技术和管理知识,增加当地采购,扩大中间产品贸易,加强分销网络。 就中国而言,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在于,2006年中国加工出口中有84%是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 (Feenstra etl,2010年).

图1和2 显示中国在三角贸易结构中的作用。这些数据来自中国的海关统计,它区分了与加工贸易和普通进出口有关的进口和出口。

加工进口货物是带进中国进行加工和随后再出口的货物。按照中国海关当局的分类,加工出口是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货物。 加工进口免税,这些进口投入品和使用这些进口产品生产的商品都不会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相比之下,普通进口产品是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而普通出口产品则主要是使用当地投入品生产的产品。

2中国海关统计网站是 www.ChinaCustomsStat.com.

160000

140000

120000

我们

香港欧洲日本

韩国 台湾

东盟5

百万美元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图2.中国加工出口按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9)。

图1 表明大部分加工进口份额来自其他东亚国家。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每个国家只有二十分之一。图2 表明加工出口主要流向美国,欧洲,日本和香港。出口到香港的许多实际上代表了entrepocirc;t贸易。 如Guang(2016)注意到,当中国公司通过香港转运货物时,中国政府往往不知道货物的最终目的地。 因此,他们将这些货物记录为出口到香港。另一方面,当货物到达最终目的地时,进口国将货物记录为来自中国。因此,Kwan提倡使用来自贸易伙伴的进口数据来计算双边贸易余额。

使用这种方法,Thorbecke和Smith(2010)发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长了12%,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50%。 因此,对香港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中国的加工出口主要流向高收入国家。

    1. 不完美的替代品框架

不完美的替代模型 Goldstein和Khan(1985)意味着其他国家所要求的出口数量取决于其他国家的收入和相对于这些国家国内生产商品价格的出口价格。供应的出口数量取决于出口国相对于国内价格水平的出口价格。通过将需求和供给等同起来,可以导出出口函数:

其中ext表示实际出口的对数,rert 表示实际汇率的对数,rgdp代表国外实际收入的对数。

研究人员通常将实际汇率和实际收入视为在估计贸易等式时给出的(例如, 罗斯和耶伦,1989年)。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受到联立方程和省略变量偏差的影响。 然而,如果供给弹性是无限的,那么有可能识别方程中的参数。

就中国加工出口而言,有理由相信完美的供应弹性假设是合理的。 首先,中国有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 这个在出口部门寻找就业机会的大量工人的工资下降,并可能使中国出口商以不变价格增加供应。 其次,如 基金组织(2005年) 认为,供应加工进口将随着加工出口需求的不同而变化。 因此,劳动力和复杂的中间产品倾向于弹性地进入中国的出口行业,以适应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增长。

3更复杂的方法会考虑到Cif-Fob因素和香港中间商增值的调整。 看到 冯和刘(2003).

    1. 计算中国加工出口的综合汇率

中国加工出口的大部分增加值来自其他东亚国家。 因此,人民币的单边升值不会影响进口国货币计量的中国加工出口成本,也不会影响整个东亚的普遍升值。亚洲的普遍升值将改变相对外币成本,不仅是中国的增加值,而且也是中国加工出口产品的全部产出(Yoshitomi,2007).

以下 Tong和Zheng(2008),中国的加工贸易附加值可以衡量为中国加工出口值(VPEt)与加工贸易进口值之差 (

i

i

等于中国在加工贸易中的附加值。每年加工出口总值和加工进口总值的数据用于计算中国的增加值。这些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

在计算其他供应链国家的总成本份额时,重点放在东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北。如图1 表明,加工进口的大部分来自这些国家。另外两个主要的供应链国家是德国和美国。九大供应商因此是德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台北,中国,泰国和美国。对于这些供应商,重量(wi,t)的计算方式是将其对中国进口加工的贡献除以来自九大供应商的加工进口量。然后将这些权重与中国增加值数据一起使用,通过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中国加工出口产品的整体价值(国内生产和进口)的综合汇率指数:

9

;

; —

其中chinareert是t时刻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i,t是t时刻供应链国家i的实际有效汇率。chinareert,reeri,t和irert的增加表示实际汇率升值 irert在1992q4中等于100。

有关实际有效汇率的数据来自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但韩国和中国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18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