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微信,你会选择哪个?中国年轻人中的媒体丰富性,社会存在,自尊和媒体偏好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24 15:40:29

英语原文共 29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电子邮件微信,你会选择哪个?中国年轻人中的媒体丰富性,社会存在,自尊和媒体偏好

岳志英

介绍了

中国香港大学

研究生院

在部分时间中

对新媒体硕士学位的要求

导师: Louis Leung教授

中国香港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4年5月

电子邮件和微信,你会选择哪个?中国年轻人中的媒体丰富性,社会存在,自尊和媒体偏好

摘要

利用媒体丰富性和社会存在的媒体研究的传统方法偏爱更强调探索某些媒体的独特属性。这个探索性研究,通过比较用户从媒体的丰富性,社会存在的观点这两个媒体的看法,和自尊来研究微信和电子邮件之间的媒体偏好。数据来自408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的样本和的83.8%云集,受访者倾向于使用微信。判别分析表明,媒体丰富性的四个维度(包括快速反馈能力,自然语言对话,同时容量和更快的身份识别)和社会存在的四个维(包括图形化的表达,社会环境,互动能力和自我披露容量)与媒体的偏好有显著联系。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因素,快速反馈,快速身份识别,图形化的表达,自我揭露均跟未来的应用显著相关。有趣的是,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和教育水平,以及媒体使用经验的变量被发现与媒体丰富性和社会的存在显著相关。下面将讨论影响未来的研究。

关键词:微信,媒体,媒体丰富性,社会的存在,自尊,媒体偏好

介绍

计算机中介传播是网络和电子社区的基础。由于使用新的通信技术在整个组织持续增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的新模式出现,呈现另类媒体选择(水稻和奥康纳1998年)。多年来,无数的创新CMC出现,如电子邮件,论坛,BBS,ICQ和即时消息。

最近,类似WhatsApp全球即时通讯服务正值全球繁荣期。在中国,微信是目前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应用之一。来自摩根大通的研究显示,微信用户的人口规模比其竞争对手多:人口规模在短短三年已达到4.8亿。与此同时,电子邮件,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CMC介质,并没有失去它的受欢迎度。根据2009年5月Radicati Group组的研究,全球共有约1.9十亿电子邮件用户。而2014年,Radicati集团发现,电子邮件用户已经增加至2.5十亿。在中国,在中国,我研究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电子邮件的普及,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微信用户的人口规模急剧增加,从2011年到2013年以每年400%的平均速度增加,而电子邮件用户人口规模是以更低更稳定的每年12%的速度增加。微信出现了3年之后,其用户的人口规模比电子邮件更大,同时电子邮件也有相当大的用户群。这样就引起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由于微信和电子邮件都有大量的用户,用户更喜欢哪一个呢?换句话说,如果用户只能使用一种媒介与他人沟通,而这种媒介之后将会被废弃,这个时候他们会选择哪个?为什么?

图1:电子邮件和微信用户的人口规模(单位:万元)

来源:iresearch.com.cn

几十年前,当在线沟通是基于的文字和图片的时候,电子邮件是人们在线交流的主要选择。即时消息出现后,人们有了除了电子邮件以外的选择。在中国,2011年,出现微信之前,从我的研究统计显示,约77.9%的网民通过电子邮件与其他人接触;现在微信在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由于电子邮件是一种相对传统和早期出现的介质,在未来它会被取代吗?在未来人们还会选择电子邮件吗?

以前的媒体偏好研究提供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Joinson指出,互联网行为是一个产品的用户和特定的工具(Joinson,2004)。本研究将通过集中于媒体角度和用户角度来考察人们当前媒介首选项之间的微信,电子邮件和未来采用。具体而言, 本研究将比较人们对媒体丰富性和社会存在容量两种介质的看法,并检查认知如何影响用户的媒体偏好。 另外,自尊将是生理上区分不同参与者的变量。此外,人口和媒体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体验进行检查来探索他们的关系,丰富的媒体和社会的存在,以及媒体的偏爱。

文献评论

电子邮件和微信

电子邮件是一个“基于文本的电脑和异步消息传递系统, 它允许写入消息组成,并在电脑屏幕上编辑后发送单独处理或收件人的预定义列表”(大米和韦伯斯特,2002)。微信,这是在中国被称为“微信”,是腾讯科技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创建并投入市场,它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全面的语音聊天应用程序。

以往的研究表明,即时通讯与电子邮件之间最显着的区别是,即时通讯是实时发生的(拉拉,2005年)。尽管电子邮件是异步的,这意味着电子邮件用户不必同时在线。但微信,作为一个即时消息,消除了与电子邮件相关的“等待时间”,使多方可以实时参与(罗与梁,2009年)。

有了电子邮件,用户可以Cc(抄送)和BCC(密件抄送)电子邮件给他人,并与主体一起发送附件。电子邮件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平台上做文档:它更容易为电子邮件用户查找和搜索邮箱过去的信息。但对于微信,虽然用户也可以搜索聊天记录,文本信息和语音信息等棘手障碍,使其成为文档的效率较低。电子邮件是视觉上匿名,而微信提供更多的功能,为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微信账号上昵称,个人资料和地址显示用户的识别信息。

此外,微信提供了许多电子邮件不能提供的特殊功能。例如,用户可以直接发送语音消息,并开始与人视频聊天。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微信使用户能够通过搜索周围地区的其他微信用户增加新的朋友或熟人。此外,微信有了特殊的拍照功能,他或她在拍完照片之后可以立即把照片发送给别人。微信的游戏功能也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在微信的统一平台,用户可以与他们的朋友一起玩游戏,并得到一个可见的游戏排行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找出这两个广泛使用的CMC之间用户的偏好。

在这项研究中,数据是来自15岁到30岁中国年轻人。中国社科院在2013年蓝皮书指出,微信的用户主要是24岁及以下。而对于电子邮件,从我的研究统计数据表明35岁以下的用户使用电子邮件主要是社会互动,而年长用户使用电子邮件主要用于订阅。准确来说,这一研究以中国的年轻人为例研究微信和电子邮件之间的媒介首选项。

研究问题1:什么是中国年轻人的微信和电子邮件的偏好?

媒体丰富性

媒体丰富性理论(达夫特和伦格尔,1986)形容沟通渠道拥有一组客观特征,确定每个通道携带丰富的信息的能力,这些丰富的信息比一个消息接收器接收到的消息更能减少模棱两可性。所有的通信媒体的属性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客观的媒体丰富能力。媒体丰富性,是指通道传达携带丰富信息的消息的相对能力(卡尔森及Zmud,1999年)。

为了减少歧义,特定的媒体都被认为在其能力方面有差异,以减少这种模糊性(施米茨和富尔克,1991)。媒体丰富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1)同时处理多种信息线索的能力;(2)能够方便快速反馈;(3)建立个人核心能力;(4)利用自然语言的能力(达夫特&韦克,1984)。媒体丰富性理论提供了一个由它重新产生信息的能力的理论框架来描述某个通信介质。

在CMC的背景下,媒体丰富性理论(MRT)评估人际传播媒介与他们便于共识的能力(罗伯特&丹尼斯,2005年)。媒体丰富理论提出当通信介质被选择为更好地匹配任务的信息处理需求的任务时,这个任务的性能可以得到改善(达夫特&伦格尔,1986)。这一主张鼓励了许多实证研究媒体选择。过去媒体排名研究各种媒体:电子邮件,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面对面的会议。在这些媒介中,电子邮件通常被认为媒体丰富性较低,面对面会议很高。虽然即时消息,像微信不在排名列表中,但是微信的某些功能与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非常相似。目前,研究人员还采用媒体丰富性理论研究的电子邮件或即时消息的偏好。例如,研究人员指出,即时通讯比以前的形式管委会如电子邮件,更丰富,更同步(McQuillen,2003)。 IM用户可以输入他们的交流信息;他们可以使用耳机在互联网进行语音对话;他们可以通过使用摄像头和麦克风讲自己的视频传给其他IM用户。其它独特的功能均采用先进的“化身”,或基于图形的屏幕“个性”,模仿的IM用户的响应(Kozar和拉森,2005年)。

其他的研究将媒体丰富性与媒体丰富的选择和媒体偏好联系在一起(Drsquo;ambra, Rice amp; Orsquo;connor,1998年)。卡尔森和戴维斯(1998年)通过使用多种方法研究董事,经理人员之间的媒体,其中应用媒体丰富的媒体选择的特质理论,表明董事更面向“自我”,而经理人更面向“其他”。沃森和贝朗格(2007年)探讨了媒体的多样性选择,媒体是如何在个人在复杂的组织环境进行支持基于通信的工作。此外,约翰逊和库珀(2009年)的谈判比较了IM和电话之间的媒体偏好,表明计算机媒介减少了沟通和让步的数量。

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越多的人认为微信比电子邮件更具有媒体丰富性,他们就会更喜欢用微信。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存在的衍生物。Short, Williams, and Christie(1976年)指出,社会存在是指“对方在介导的显著程度交互和随之而来的突出的人际互动”;它是通信介质特性的主观感受,以促进亲密和直接的社会心理学概念(Chen amp; Yen ,2004)。尽管有许多替代的定义,社会存在的概念仍不清楚。不仅是概念本身还不清楚,但它已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中使用:一个属性的间接沟通的媒介,并指观念、行为或态度参与介导的交互(Gunawardena,1995)。

起初,一些研究侧重于社会存在作为一个媒体属性,即媒体传达必要的介导的被视为真正的(非介)经验信息的能力(Chen和日元,2004; Kehrwald,2008)。从媒体的丰富性来看,通信介质具有较高的能力传达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将被视为更能够提供更高的社会存在。

随着CMC技术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富有成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就是所谓的精益媒体(Walther amp; Burgoon,1992),因此,研究人员开始重新考虑社会存在的定义。除了从媒体属性的描述,存在社会来被视为关系系统(Amato, Morris amp; Shin,2002)的质量。研究人员不断拓展关系系统的尺寸。这关系系统包括个人的通过其介导的相互作用(Murphy amp; Collins,1997年)来感知他人的能力感;感觉,知觉和反应连接的CMC(Guawardena,1995);学生在社区中社会和情感项目的能力。

2002年,Tu指出,社会存在有三个重要的要素:社会背景下,在CMC上的网上交流和互动的(Tuamp;McIsaac,2002)。社会环境是指保持社会关系(Walther,1992年)的能力。Walther(1992)提出了不同的社会进程,设置和宗旨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影响社会的存在。在线交流是关于使用网络语言的属性和应用程序的在线语言(Tuamp;McIsaac,2002)。这个概念类似于媒体丰富性的自然语言维度。互动包括在CMC用户参与的活动和他们所使用的沟通方式。交互指的是促进有效沟通的能力。自我披露也占社会存在;它指的是披露自己的能力。

研究人员试图根据社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调查邮件和即时消息。2002年,Keil和Johnson发现,社会存在的电子邮件附带的音频文件高于社会存在纯文本的电子邮件。Yen和Chen(2004)还研究社会存在的角度范围内的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的媒体选择。由于微信和电子邮件具有多模态,社会存在的最后一个维度是图形化的表达,是指传达非语言线索的能力。

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越多的人认为微信比电子邮件更具有社会存在感,他们则会更喜欢微信。

自尊
人民媒体的偏好已经从广泛的理论和学科视角的考察。心理学家和传播研究者都有自己的方法研究媒体的偏好的决定因素。在心理领域,以往的研究表明个体人格特征对他们的媒体偏好有显著的影响。

Rosengren(1974)强调的“个性特征”对媒体的选择,使用和后果的各个方面潜在普遍影响,并认为,需要结合性格特征在未来媒体研究上似乎“几乎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性格也可能影响动机的潜在媒体偏好(Weaver amp; James,2003年)。 2005年,Kraaykamp和Eijk研究大五人格因素影响媒体的喜好到何种程度上,并重新展现个性的媒体偏好的重要影响。

在本研究中,自尊,作为人格的特质,也吸引了研究者在分析媒体的选择行为时的注意力。自尊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人际关系的元素。自尊心较强的人往往会采取自我提升人际策略,而自尊心较低的人往往会采取自我保护策略(Joinson,2004)。 Joinson(2004)研究了E-mail给面对面的沟通自尊和偏好之间的关系,发现低自尊的用户比高自尊的用户表现出对电子邮件中的显著偏好。Ehrenberg(2008)研究了自尊心在大学生利用通信技术中的作用,发现与电话相比,自尊心较低的学生花费在使用即时消息上的时间增加。

电子邮件和微信在异步交互,视觉匿名,和自识别公开的程度不同。由于电子邮件是比较异步的,视觉上匿名的自我记录,并缺乏自我认同披露,它允许在自我陈述的用户相当大的控制力(Walther amp; Joseph,1996)。在这些方面媒体或明或暗地链接到一个心理状态的变化。在这项研究中,自尊都将通过一个独立的变量来区分个人用户,探索自尊对人们在电子邮件和微信之间的偏好的影响。

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自尊心高的人比起电子邮件更喜欢微信。

人口统计学和用户体验
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媒介首选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3001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