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业市场纪律:来自中国的证据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28 15:19:45

英语原文共 13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业市场纪律:来自中国的证据

摘要:存款自律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纪律的唯一可行和普遍的来源。本文研究银行存款自律是否能在金融压制和政府隐性担保之下工作于新兴经济的背景之中,如中国经济;银行市场自律是如何被互联网金融发 展所影响的;还有是否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市场规律的影响改变了不同的银行。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管控银行风险的措施和存款量的增加呈负相关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存款增速和一些银行风险措施的比率的敏感度。对于非国有银行,控制银行风险的较少措施对于存款量的增长显然是消极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资本总额的市场规律有着衰减性影响,而不是相对的增长。对于大银行,市场规范运作还是显著的,除了在银行资本变量的情况下;此外,这些显著的市场纪律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起,得到了加强。

关键词:存款行为 市场纪律 互联网金融发展 新兴市场

  1. 介绍

运用市场纪律作为监督管理商业银行的辅助的理念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已经调查出市场自律在控制银行风险(Bliss,2015年)上的作用,并且市场规律是巴塞尔协议II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巴塞尔协议III也强调了市场纪律的重要性。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市场约束已经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银行市场约束的实证检验已经成为学术界和银行业监管文献的重要贡献(Cubillas等,2012;Hasan等,2013;Balasubramnian 和 Cyree,2014)。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的实证证据依然十分稀少。

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金融部门的改革落后于其他经济部门。金融抑制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本质特征之一;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相当缓慢(Allen等,2013)。

中国有一个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尽管由于改革,开放了其金融体系,并且还有加入WTO的显著成就,但是中国的银行业仍然是大型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即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的“四大国有银行”。大型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意味着银行业内部的竞争较低。此外,中国的银行业受到严格的政府干预,还有对银行业市场准入和产品范围的规定。同时,中国政府处于一个要提供给商业银行隐含的安全网的位置上。在所描述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就是通过如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客户存款,来研究银行市场约束的有效性。

此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普及也奠定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良好基础,并且在迅速扩大。很多中国人不仅在电脑上使用网络,同时在手机上也使用。此外,中国的电子商务严格意义上不是一种城市现象。它采取了为农村居民在中国广袤和欠发达的内部获得梦寐以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Swanson,2014年)。互联网金融,它集成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活动,在四大主要领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分别是: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网络渠道。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已经控制了面向市场的金融自由化,而在中国的金融监管并没有保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增长(Lei, 2014)。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能导致银行存款的波动,因为存款人的行为会因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和代理问题情形的改变而受到影响。我们通过检测银行业市场纪律如何被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影响来深入研究。我们还研究是否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市场纪律的影响改变了不同的银行。继Demirguuml;ccedil;-Kunt和Huizinga(2004),Hasan(2013)和Berger和Turk-Ariss (2013)的研究之后,我们通过存款量使用集中于市场自律的研究,并因此把存款纪律限定为“市场纪律”,即存款增长率对银行风险措施的敏感性。这个定义因为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由于政府对存款利率的严格控制而表现成作为存款量的竞争而得到了证实。此外,当对银行业市场约束问题进行研究(Bliss,2015年)的时候,数量的影响可能不太明确。

我们的主要经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控制银行风险的措施和存款量的增长负相关,即使在隐含政府存款担保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通过改变存款增速对控制银行风险措施的敏感度而对银行业市场约束产显著的影响的作用。对于非国有银行,控制银行风险较少的措施与存款量的增长负相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资本市场规律的影响呈衰减趋势,而不是相对的增长。最后,对于大银行来说,市场规范运作显著,除了在银行资本变化的情况下;此外,这些显著的市场纪律都加强了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这项研究从四个方面补充了对银行业市场约束现有的实证研究。首先,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新兴经济下银行市场自律的理解,这是由在严格的政府法规运作和被隐含的政府安全网的保证下的大型国有银行所控制。其次,文章构建了“文本挖掘”这样一个高频统计的词语来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指标,这也是下面的实证检验的前提。第三,它提供了经验证据,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影响。第四,我们还探讨了不同的银行,如非国有银行和大型银行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市场规律的影响是否改变。虽然在本研究中提出的证据是从中国的经验中获得的,主要的研究结果也与其他具有类似银行竞争结构的发展中国家相关,特别是当他们的银行业正在经历市场化过渡。

本文其余部分的安排如下。第2节回顾了文献,并提出我们的假设。第三节描述了数据,变量和方法。第四部分讨论了实证的结果并提供了一些稳健性检验结果。第5节总结了这项研究。

  1. 文献综述和假说推进

对存款市场纪律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来讨论的。大多数调查都在于存款量和产量的变化。Bliss(2015)指出数量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确;但增产的效果难以解释。Park和Peristiani(1998),Jagtiani和Lemieux(2000),Goldberg和Hudgins(2002),和Shimizu (2009)证明银行破产不能吸引未收到保障的存款,并且积弱的银行积极用有过保险的存款替代丢失的未投保责任保险的存款。Berger和Turk-Ariss (2013)在美国,欧盟和瑞士前研究了存款约束,在金融危机后发现在美国大型银行存款增长率和银行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作为存款约束的有效证据。非美国银行呈现出脆弱的存款纪律,这是政府干预陷入困境的银行更广泛预期一致。这和对陷入困境的银行采取政府干预有着更广泛的预期相一致。

此外,从新兴市场采用的数据更切合本次研究。Calomiris和Powell(2001)证实,储户在20世纪的过去几年里监测了阿根廷私人银行的冒险活动。Hosono(2005)表明,雄厚的资金基础和较高的盈利能力对银行存款量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Hadad(2011)发现较高的存款利率已经与印度尼西亚更高的违约和流动性风险相关联。Hasan(2013)发现利用转型期国家的数据,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存款增长率对银行风险措施的敏感性。此外,不同于财务报表,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反应更为理性。相比较而言,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的实证证据依然十分稀少。张和她(2008)用文件证明了,原有四大国有银行的隐性存款保险破坏了银行市场纪律,并创建了道德风险。

中国银行监管当局应改革加强市场纪律的政策。中国银行业是由受到严格的政府法规管控和隐性政府安全网保证的大型国有银行所控制。当前的文学不能回答在金融压制和隐性政府担保的新兴经济背景下,银行存款约束是否能起作用的基本问题,就像中国。此外,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已经有助于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自由化,因为中国的金融控制和调节都无法保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增长。现有的研究也没有回答银行市场约束是否被互联网金融所影响或者说是否银行市场约束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存款市场纪律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不同的银行这样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专注于通过存款量行使市场纪律,并限制了指向存款量的术语“市场纪律”,即存款增长率对银行风险应对措施的敏感度。如果银行承担了过度的风险,那么客户将通过从这些银行转移他们的存款来惩罚他们(Demirguuml;ccedil;-Kunt和Huizinga,2004;Hasan等,2013; Berger和Turk-Ariss,2013)。Stephanou(2010)基于现有的文献研究发展了银行业市场约束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框架包括四个组成成分,包括(对银行的风险暴露的充分,及时,一致的公共可用的和可靠的信息)信息和信息披露,市场参与者(有激励机制的市场参与者来监控银行,并且有能力准确处理披露的信息),约束机制(市场参与者可以用来克己自律的工具),以及内部治理(银行内部的组织和薪酬结构决定了内部人士用以控制风险和改变他们应对市场信号的行为的激励机制)。

在新兴转轨经济体中,如中国经济,隐性的政府存款担保对存款者来说并不完全可信,因为政府承诺更加动态不一致是由受控制的政府支持能力和政府投机主义引起的(Roland,2000)。隐含担保的承诺是不完整的,从而意味着当经济和政治在市场化进程中戏剧性变化时,这个承诺有被违背和重新谈判的可能性。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储户,仍然是约束银行的激励者,对银行风险的指标比较敏感。银行市场约束,也就是市场参与者的积木,仍然扮演着监测银行上升风险的角色。因此,我们首先通过提出假设H1根据存款纪律存在的市场规律理论做一个传统的测试。

H1:即使是在政府隐性存款担保的情况下,控制银行风险的措施与存款量的增长呈负相关。

互联网金融,它集成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活动,在四大主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网络渠道。互联网金融是主要暗指信息和信息披露,市场参与者和约束机制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公众获得银行风险披露及时和充分的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了提高。储户可以以更方便和快捷的方式获得银行风险承担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在过去已经被轻易忽视的风险度量的糟糕表现正被日益关注。储户也趋向于对表现良好的银行风险指标不再敏感。其次,互联网金融网络渠道的发展已导致储户获取更加准确的披露信息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得情况下,银行和储户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降低,相应的代理问题能够缓解,业绩较差风险的措施被视为比较谨慎。最后,在银行业市场约束的运动中,存款者撤出他们的资金并且以较低的交易成本使用各种互联网金融工具,来搜寻更安全的投资机会。这种推理得出假设H2:

H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通过改变存款增速和一些银行风险措施的敏感度对银行业市场约束的显著影响。

此外,非国有银行通常被认为缺乏政府的保证。因此,由于陷入财务困境的高可能性,银行倒闭的潜在成本也在增加,这将影响市场参与者和内部治理的市场约束基石。银行储户对约束银行的事前激励要得到加强就必须在形成存款决定前再三考虑,通过寻找相关的信息尽管在银行储蓄之前有着高额的交易成本,但是评估出来的风险也会更加准确。储户可以认为,非国有银行很可能放置更多的权重信用风险管理,因为银行内部人士也加大激励来控制风险承担。因此,相比于我们在整个样本中获得的实证结果,储户可能对非国有银行的信贷风险变化不是非常敏感。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非国有银行增长内外部资金的渠道,因为这些银行可以规避银行的企业领域的严格规定,从而创造更多的收入机会和外部资金的募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了风险管理的纪律基石。更具体地讲,银行内部控制资本风险,和调整资本结构以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存款人对非国有银行的银行资本风险的担忧正在缓解。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资本的市场约束的衰减效应在非国有银行方面得到相对增长。这种推理结果又导致了假设H3:

H3:对于非国有银行,控制银行风险较少的措施存款量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资本的市场约束有衰减影响,而不是相对增加。

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人,因为在中国的银行业重组的历史经验而对这些银行的充足资本充满信心。因此,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储户有较少的激励机制来监控银行资本风险,并且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变量是不敏感的。

此外,互联网金融作为市场约束的基石之一已经为加强信息和信息披露的功能作出了贡献。天真的储户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可用性,获得大型银行及时风险披露的正确信息,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搜索和分析相关信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导致部分储户对减少大型银行市场力量的政府可能性变革计划而增加的心理预期和获得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大型银行风险资产的保证的逐渐减少的期待。因此,储户对约束银行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约束基石的加强,也是银行风险措施和存款增长率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的加强,正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程度增加了一样。我们将这一假设描述在H4中:

H4:对于大银行,市场规范运作是显著的,除了在银行资本变量的情况下。此外,这些显著市场纪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到加强。

  1. 方法

基于对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讨论,我们采用和Maechler和McDill(2006),Oliveira和Hasan(2013)等采用的相似的方法来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去检验我们的假说。 来测试我们的假设。基准的动态面板模型如下:

DEPOSITGRi,t = beta;0 beta;1DEPOSITGRi,tminus;1 beta;2LLRGLi,tminus;1 beta;3LIQATAi,tminus;1 beta;4EASSETi.tminus;1 beta;5LASSETi,tminus;1 beta;6LINTERFINANCEt beta;7LLRGLi,tminus;1 times; LINTERFINANCEt beta;8LIQATAi,tminus;1 times; LINTERFINANCEt beta;9EASSETi.tminus;1 times; LINTERFINANCEt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947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