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但我不这样做:为什么儿童支持公平分享但不遵守它们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22 17:22:07

我应该但我不这样做:为什么儿童支持公平分享但不遵守它们

Craig E. Smith 1 , Peter R. Blake 2 , Paul L. Harris

摘要:虽然幼儿支持公平,但在有机会分享时,他们的行为往往不太公平。这种现象很少在单一研究的背景下进行探索。这项研究使用一种新颖的方法提供了这种差异的明确证据,并继续研究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原因。在研究 1 中,3-8 岁的儿童欣然表示他们自己应该平等分享,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平等分享,并预测其他人与他们平等分享。然而,儿童直到 7-8 岁才参与平等分享。在研究 2 中,正确预测7-8 岁的儿童会平等分享,正确预测3-6 岁的儿童会偏爱自己,排除了对年幼儿童行为的意志力不足的解释。相似地,研究 1 中的控制实验也未能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向遵守公平的原因。 数据表明,虽然 3 岁的孩子知道平等分享,但当分享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孩子们对公平的重视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关键词:儿童 公平

介绍

最近的研究表明,幼儿对公平有着深刻的理解。在2岁时,当两个人从第三人那里获得资源时,孩子们期望得到相同的结果,并期望在不同的努力后得到相应不同的结果[1,2]。到 3 岁时,儿童会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平等和择优原则[3,4] 。然而,尽管对公平有这种早期理解,但当幼儿自己在资源分配情况下受益时,他们会产生自利偏见[5,6,7] 。这种偏见在幼儿为他人所认可的公平标准与儿童自己的分享行为之间造成了差距。虽然各种研究都集中在儿童对分享的思考或当他们有机会分享时他们的行为(例如[8]),但很少有人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差距的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系统地调查对差距的解释。我们使用简单分配任务的几种变量来检验导致并最终缩小关于公平的信念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的潜在过程。

背景

在比较儿童对假设的资源分配情景和实际分配任务的反应时,分配任务发现了公平判断与行为之间的差距 [9,10,11] 。具体来说,对于假设的情景,孩子们经历了关于公平的几个层次的推理:从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主角为中心,有严格的平等信念,基于绩效和需求进行分配。相比之下,当孩子们被置于与假设案例相似的情况下时,他们往往会偏袒自己,从而达不到他们的公平原则。

随后的研究不包括对公平判断和实际行为的直接比较,而是关注影响其中一个的因素。尽管现有文献中缺乏直接比较,但在跨研究比较时,判断行为差距仍然很明显。例如,在几项研究中,在幼儿对第三方角色之间资源分配做出判断时,他们倾向于平等分配 [3,8,12,13]。相比之下,当观察到儿童的自然行为时,学龄前儿童很少与同龄人分享 。此外,在标准化的分享范式中,即使让获得较少数量的同龄人坐在他们面前,学龄前儿童仍然支持并创建有利于自己的糖果和贴纸的分配 [14,15,16,17]。 最近的一项跨文化研究包括一项实际的分发任务---在儿童和成人之间——以及涉及两个娃娃的第三方分配任务[18]。虽然该研究中的儿童没有直接询问规范,但结果揭示了大多数文化中熟悉的模式,当自己不是接受者时,年仅 3 岁的儿童会平均分配资源,而当自己是接受者时会囤积资源,此时共享成本很高。

因此,有大量证据表明儿童知道公平标准,但当他们受益时却不会公平地分配资源。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探索判断与行为差距的几种可能解释。在先证明判断与行为的差距存在于一个简单的资源分配任务中之后,我们探索了尚未测试的差距的三种可能解释。首先,幼儿可能认为公平规范适用于他人,但可能不相信同样的规范也适用于自己,尽管这一想法已被提出并作为判断与行为之间差距的一种可能解释[19] ,令人惊讶的是,它从未经过公平规范的测试。其次,幼儿可能认为公平规范适用于每个人,但也可能认为其他人在实践中不会遵循这些规范。这种对他人分享的悲观观点可能是幼儿囤积行为的基础,也许是隐含的。这是合理的,因为幼儿确实看到他们的同龄人从事囤积行为 。第三, 现有研究表明,当规范和欲望不一致时,幼儿通常关注欲望[20] ,幼儿可能会感到有义务遵循公平规范,但在涉及成本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导致了这种公平分享的义务与自己的欲望之间的强烈冲突。

目前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基于独裁者游戏的分享任务来进行儿童对分享规范的信念与他们的实际分享之间的定量比较。独裁者博弈(DG)是一种标准的经济博弈,参与者可以在自己和另一个他们永远不会遇到的人之间分配一组货币[21]。 DG 对于研究影响成人给予行为的认知机制特别有用[22,23] 。这项任务的改编已用于 3 至 9 岁的儿童,使用贴纸作为货币 [24]。为了与之前的实验保持一致,我们还是使用贴纸作为资源,并告诉参与者贴纸属于他们。如果不授予孩子资源的初始所有权,孩子们可能会认为贴纸属于实验者,这会改变任务的性质。 建立资源的初始所有权也与传统的分配正义任务相一致,在这些任务中儿童获得资源,从而建立对资源的要求。

在研究 1 中,儿童被分配到两组中的一组。在自我分享/其他规范组中,孩子们有机会与另一个孩子实际分享贴纸(自我分享)。然后这些孩子被问到另一个做同样任务的孩子应该分享多少贴纸。根据现有文献,我们预测年幼的孩子会分享不到一半的贴纸,而年长的孩子会平均分享。相比之下,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预测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会赞同其他孩子平等分享的规范。

在自我规范/其他分享组中,孩子们被问及他们自己应该与另一个孩子分享多少,并被要求预测另一个孩子实际分享了多少(其他分享)。这种设计使我们能够评估上述两种可能的解释,以说明年幼儿童的规范和行为之间的预期差距。首先,如果年幼的孩子对自己采用比其他人更利己的分享标准,他们会否认他们应该分享自我规范条件,但声称其他人应该分享其他规范条件。其次,如果年幼的孩子因为怀疑其他孩子也会分享而不平等分享,他们不仅会否认他们应该在自我规范条件下平等分享,而且还会预测其他人在其他分享条件下的行为是自私的。

除了在不同版本的分配任务中的这些计划对比之外,我们还寻找证据表明共享行为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由抑制控制的差异驱动的。我们测试了上面提出的第三种解释,即儿童可能难以制定平等分享的规范,因为难以抑制为自己索取大部分或全部资源的欲望。虽然抑制性控制已被研究为儿童反社会行为的一个因素[25],但据我们所知,这是对抑制性控制与分享的亲社会行为之间潜在关联的首次测试。抑制性控制不能完全解释公平分享中与年龄相关的增加,因为即使分享对儿童来说成本不高,也会观察到积极的年龄分享关联[26]。尽管如此, 我们预计抑制控制的增加可能部分调节年龄共享相关性。为了评估这种可能性,通过两项措施评估了自我分享/其他规范组儿童的抑制控制。在研究 2 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检查了抑制控制的潜在作用,从而允许来自多种方法的证据集中在关于其贡献的问题上。

最后,孩子们被要求证明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特别有趣的是年龄较大的孩子是否会比年龄较小的孩子更明确地提及公平在解释他们在自我分享任务中的行为的重要性。这种发展趋势将反映儿童道德情感归因研究中的年龄趋势[27]。在此类研究中,年幼的孩子将自私的违法行为(例如,通过偷窃获得玩具)与积极情绪联系起来,并通过提及满足自己欲望来解释这些情绪归因。然而,到了大约 8 岁时,孩子们通常会期望负面情绪会因自私的违法行为而产生,并通过提及违反公平和对伤害的担忧来解释这种期望。与道德情感归因的此类研究平行,本研究中的儿童面临着欲望满足(为自己保留更多资源)和遵守规范(分享)之间的潜在冲突。因此, 我们预计对欲望的提及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对公平规范的提及可能会增加。考虑到这种发展预测,我们研究了三组儿童:3-4 岁、5-6 岁和 7-8 岁。这些年龄划分类似于道德情感归因研究中使用的年龄划分[28],以及之前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中使用的年龄划分。

研究 1

方法

道德声明。哈佛大学人类受试者研究使用委员会(IRB 注册号:00000109)批准了这项研究的伦理。从参与本研究的所有儿童的父母那里获得了书面形式的知情同意书。孩子们口头同意他们想参加这项研究。

参与者。生活实验室招募了 3-8 岁的儿童(n = 102;47 名男孩;M年龄= 6.25,SD = 1.42),这是以研究儿童发展的波士顿科学博物馆研究的。测试了三个年龄组:(1)3-4 岁(n = 28;M年龄= 4.47;SD = .50); (2) 5-6 岁儿童(n = 41;M年龄= 6.14;SD = .47); (3) 7-8 岁儿童 (n = 33; M年龄= 7.90; SD = .50)。根据博物馆指南,没有收集有关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数据。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参与在这个地方的研究主要是白人,并由具有大专学历的父母领导。

在研究 1 和研究 2 中,三个年龄组的儿童人数并不均衡,因为参与者是在接近生活实验室空间时在博物馆环境中招募的。为了减轻对这个问题的潜在担忧,在每项研究中都对同等规模的年龄组进行了初步分析。在研究 1 和 2 中,较大年龄组的参与者被随机选择以创建与最小组相同大小的年龄组(例如,在研究 1 中,来自所有 28 名 3-4 岁儿童的数据连同来自 28 名随机选择的 5-6 岁儿童和 28 名随机选择的 7-8 岁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分析的结果反映了对整个样本的分析结果。因此,来自完整样本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程序。父母完成了一份关于孩子出生日期、性别和出生顺序的简短问卷。孩子们坐在实验者对面的一张小桌子旁,父母则留在附近,看他们的孩子。

孩子们被分配到两组中的一组。在自我分享/其他规范组(n = 58;11 名 3-4 岁儿童;26 名 5-6 岁儿童;21 名 7-8 岁儿童),孩子实际上可以与另一个孩子分享,并且还被问到另一个孩子在相同情况下应该分享多少。在自我规范/其他分享组(n = 44;17 名 3-4 岁儿童;15 名 5-6 岁儿童;12 名 7-8 岁儿童),询问儿童他们自己应该分享多少,并预测另一个孩子实际分享了多少。两组在年龄或性别分布方面没有差异。

所有孩子都被要求从 6 种颜色中选出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并收到 4 张该颜色的笑脸贴纸。使用了四个贴纸以确保最小的孩子能够在不进行高级计数的情况下代表资源的平均分配。为了增加资源的价值,孩子们被告知这些贴纸是刮擦式的,并被要求闻一闻。 (一项由 13 名女孩和 12 名男孩组成的单独小组进行的试点测试证实,3-8 岁的儿童非常重视这些香味贴纸。试点儿童被要求以 3 分制对他们喜欢这些贴纸的程度进行评分:1 = 不喜欢很多;2 = 一点;3 = 很多。他们被要求诚实,并保证他们的评分不会影响他们是否收到一些贴纸,使得三个年龄段的回答没有差异:(a) 3-4 岁儿童(n = 8;M = 3.00);(b) 5-6 岁儿童(n = 10;米 = 2.90); (c) 7-8 岁儿童(n = 7;M = 2.86); F(2, 22) = .52,p = .60。没有性别差异,x2= .003, p = .95.)。自我分享/其他规范和自我分享的程序标准/其他分享组在下面单独描述。两组的程序非常相似,除了对孩子的指导存在重大差异。 自我分享/其他规范组的儿童也接受了两种抑制控制措施。自我规范/其他分享组的孩子没有接受这些措施,因为关于抑制控制的假设集中在实际分享和抑制控制之间的关系上。

在收到实验者的 4 张贴纸后,自我分享/其他规范组的孩子被告知贴纸属于他们。他们被告知他们可以保留所有的贴纸,或者与稍后将来到博物馆的另一个男孩或女孩分享任何数字(1-4)(收件人性别与参与者匹配)。 参与者没有得到有关收件人的更多信息,并根据实验者的观点做出了分享选择。该任务的公开性质为随后的面试问题奠定了基础,并允许直接比较儿童必须公开回应的其他任务。孩子们把他们想送给另一个孩子的任何贴纸放在一个信封里。他们为自己保留的任何贴纸都留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然后孩子们被问了一个理由问题:你为什么决定保留和放弃?他们的回答被逐字记录下来。

接下来,自我分享/其他规范组的孩子接受了两种抑制控制措施:昼夜任务[29]和熊龙任务[30]。昼夜任务总是排在第一位。在“昼夜任务”中,孩子们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到两张照片——太阳和月亮——并被要求对太阳说“夜晚”,对月亮说“白天”。孩子们练习了四张图片,并得到了反馈。在测试阶段,孩子们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看到每张图片中的 8 个。每张图片显示两秒钟,然后是一秒钟的白屏。如果参与者在下一张图片出现之前说出不一致的词(例如,太阳的“夜晚”),则认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先说一致词的参与者,或者在下一张图片出现后做出反应的参与者,没有收到任何信用。 让两名观察员实时记录了 25% 的参与者的反应;正确率为100% 。

在熊-龙任务中,实验者演示了游戏的六个动作(摸下巴、头顶、腹部、鼻子、耳朵和肩膀),要求孩子们模仿实验者。接下来,实验者介绍了一只小熊和一条小龙。参与者被要求按照熊的要求去做,对龙什么也不做。检查了规则的记忆,并进行了四次练习试验(2 熊,2 龙)。如果孩子们在试龙时抑制运动(或试图并表明他们犯了错误),并且如果他们在试熊时自由移动,则他们通过了练习。所有孩子都表现出对这些标准的规则的理解。六熊试炼和六龙试炼按照预定的顺序呈现。在每次试验中,实验者都举起熊或龙(在所有试验中使用同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273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