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工业区,扩大区域发展: 中国温州模式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07-25 14:26:11

英语原文共 24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重组工业区,扩大区域发展:

中国温州模式的研究

摘要

温州市是浙江省正引领中国的市场化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它的成功发展轨迹,来自深植于地方机构的家庭小企业,类似于马歇尔产业区(MID)。但是,随着中国不断变化的制度环境和竞争的加剧,温州一直面临着挑战。自80年代后期,温州经历了两轮重大重组(从家庭企业股份制合作社到参股企业),其中包括四大类型的战略举措:制度变迁,技术升级,产业多元化和空间重组。温州企业已经经历区域化和非区域化,并且区位定位反映了全球化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双重目标。新企业和集群的形成一直伴随着兼并、收购以及跨区域企业(MRES)的出现,其中一些企业已将总部和专业部门搬迁至大都市地区,尤其是上海和杭州。最近,温州的增长已经放缓,导致一些人质疑温州模式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温州发展处于相关、代际和结构的区域锁定的危险。温州的经验挑战了MID的传统观念,呼吁“扩大”区域发展。

关键词:马歇尔产业区;区域锁定;温州模式;中国

在改革开放选定的沿海地区的牵头,中国的崛起奇迹。在国家影响、全球资本、三重权利转化的地方、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发生了多方面的发展和转型(Wei 1999, 2000)。三大知名的工业区和区域发展——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关注 (Fan 1995; Lin 1997; Oi 1999; Marton 2000; Wei 2002; Lu and Wei 2007)。这项研究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下再度利益相一致,以及为什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表现不同的发展轨迹(Cox 1997; Scott 1998)。基于家庭小企业的温州模式类似于马歇尔工业区(MIDs),在20世纪90年代初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关注(Nolan and Dong 1989; A. P. L. Liu 1992; Y. L. Liu 1992; Parris 1993; Zhang 1994),并且近年来利益得到恢复(Ma and Cui 2002; Ye and Wei 2005)。

然而,区域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平稳的过程,研究人员一直以来对发展模式转型很感兴趣。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温州的家族企业已经通过两轮重组历程:先是股份制合作社,再到股份制企业跨地区企业(MRES)的出现。

尽管学者们质疑苏南模式与珠三角模式的正统观念(2002年伟;吕和2007年卫),温州市发展和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逃脱了国际社会的监督。顺便说一句,西方文学也质疑意大利模特的MID概念和经验有效性的相关性(2001年惠特福德; Hadjimichalis2006年),并提出替代性的工业区,并呼吁“全球化”的区域发展(COE2004年等人;2005年杨)。尽管学者们质疑苏南模式与珠三角模式的传统观念(2002年伟;吕和2007年卫),但是温州市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逃脱了国际社会的监督。顺便说一句,西方文学也质疑意大利模式的MID概念和经验有效性的相关性(2001年惠特福德; Hadjimichalis2006年),并提出替代性的工业区,并呼吁“全球化”的区域发展(COE2004年等人;2005年杨)。显然,温州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意义,但中国的发展模式在文献中的重要性尚未实现。

我们的研究通过调查浙江省温州市的重组以推进区域发展研究。以发展的温州模式而闻名,该地区已经引领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我们探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了解重组进程和地方机构在促进和制约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挑战温州模式和马歇尔产业区的传统观念。我们疑惑:温州能否仍然被概念化为MID?区域如何改制?什么是结构调整的空间维度?什么是地方国家机构的作用?我们的研究借鉴了进化和制度经济地理,尤其是工业区的文献。我们使用区域锁定的概念来分析转型过程,并证明温州有很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本文中,我们认为温州的情况代表了显著的发展途径和并且从80年代末以来,MIDs和温州模式的传统观念不再能捕捉温州发展的本质。结果表明,重组过程是由深植于当地网络的当地政府和企业家所领导,并涉及体制变革,升级,多元化,和搬迁克服以家族企业的局限性。温州经验,挑战了过分强调小企业和当地的资产的经济地理理论,并呼吁区域发展的“扩大”。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丰富工业区的结构调整和机构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的潜力。

理论背景:工业区的结构调整

工业区的性质和全球化的影响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学术辩论。不管无国界世界的主张和民族国家的产业空洞化,学者们依然认为世界经济不是一个单一的全球生产工厂,但区域化、归域、地域根植性使产生式的地区的世界具有争议。(1997年考克斯;1998年斯科特)。此文献认为工业区是全球化/本地化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工业区的特点是灵活的专业化和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具有密集的本地网络、本地创新和学习的协同组合,以及小企业的形成和集群(皮奥里和萨贝尔1984年;1988年斯科特;2001年Staber)。本文在重组方面,将区域下降和新的经济空间的出现视为从福特主义的生产到灵活化生产转型的空间表现。(;斯托波和沃克1989年斯科特1988年)。因此,马歇尔产业区强调规模小,当地拥有的公司、本地网和自我维持的内生增长的能力。

近来,工业区的研究一直受到质疑,甚至被批评为狭隘地关注当地的机构和网络,而未能考虑到全球化的影响和大公司的作用(2001年科;2001年惠特福德; Hadjimichalis2006)。首先,工业区的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少数地区,而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工业区的各种形式。马库森(1996)综合的工业区四个原型:马歇尔产业区、中心辐射型区、卫星平台和国有锚区。替代工业区:如新马歇尔产业区(阿明和,1992)和卫星马歇尔产业区(Coe 2001)也被提出。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区具有不同于典型的马歇尔产业区的结构和发展过程,因为它们强调家庭圈的重要性典型的移动互联网设备,积极的当地情况,频繁的非正式网络,小企业的联盟和福特主义的巨头,以及专业化程度低。(公园1995年和马库森;1995年Rabellotti;1995年施密茨; Pietrobelli和2002年巴雷拉)。

工业区和区域发展的不同模式已经出现在中国,但基本上没有遭受经济地理文献的关注。他们已经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参与(Whiting 2001),并通过改革过程中制度变迁的制度框架激励和约束生产(Han and Pannell 1999; Wei 2007)。苏南模式的属性:苏南的发展对当地政府指导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或者对当地国家合作主义(OI1999年),并将看作从基层进行为开发/城市化( Ma and Fan 1994)。珠三角或珠三角模式的发展被概念化为外部驱动的开发和外城市化进程(Eng 1997; Sit and Yang 1997)。温州模式因以小规模的家族企业(A. P. L.刘1992年)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而闻名。然而,苏南已经超越了全球资本(Wei 2002)输液的苏南模式,而珠三角试图通过嵌入全球公司和开发自主创新能力(Lu and Wei 2007)“驯服全球化”。近期以来,温州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逃脱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我们要考察重组进程,并疑惑温州是否还表示传统的MID。

其次,一部分文献出现了MID概念的相关性和意大利模式的问题(Amin 2000; Whitford 2001; Hadjimichalis 2006)。意大利的工业区,作为成功的小型灵活的资本主义的象征,已经通过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发生改变(Amin and Thrift 1992; Glasmeier 1994)。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家将不均衡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整视为资本主义的天然逻辑,类似他们的工作(Storper and Walker 1989),改变已经成为工业区历史的一个自然的部分(Asheim2000),工业区是带有深结构不稳定性的机构 (Harrison 1992)。 制度处于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其特点是变革和创新,以及惯性,耐久性和路径依赖。在那些由陈旧、沉重、专业的行业的地区,如Baden Wurttemberg地区,当地的体制结构可能会更灵活,区域锁定,这种情况在其中一个地方体制政权被“卡住在凹槽的潜力“通过硬化和生长不灵活性的处理(Grabher 1993)。区域锁定是一个多尺度的过程,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Martin and Sunley 2006)。此外,Grabher(1993)定义了三种类型区域锁定:功能性、认知性和政治性。但文献是以欧洲国家的研究为主,研究还没有开始看调整(van Grunsven and Smakman 2005)。锁定不仅可以在旧工业区观察到,同时又是现代工业区的僵化的部分原因(Hassink and Shin 2005)。

工业区已经正在进行重组(Cainelli, Iacobucci, and Morganti 2006; Dunford 2006)总结了五种可能的方案,以逃避负面区域洛:(1)当地创造新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2)异质性和多样性,(3)从其他地方移植,(4),多样化(技术)相关行业,以及(5)现有的产业升级。而在技术发展和升级很少注意到搬迁这些方案中心,Schamp(2005),分组在德国工业下降两个主要的战略对策:企业要么留在这个行业,但留下的区域(搬迁),或留在该地区,但离开行业(多样化)。 Hadjimichalis(2006)在意大利强调三个相互关联的结构调整过程:(1)并购和大型的,垂直整合的企业和团体的形成; (2)生产向低成本地区或国家的离域; (3)非欧盟移民置换意大利工艺工人。 Eraydin(2001)确定变化的三个轨迹:丧失竞争力,兼并和整合全球生产网络和创新。其他人则强调建立当地的“嗡嗡声”,“管道”和“全球化”的区域发展(Bathelt, Malmberg, and Maskell 2004; Coe et al. 2004; Yeung 2005)。我们认为,在中国的工业区也面临增长问题,全球化和竞争的压力。我们概念化温州模式的转型由地方机构和企业到潜在的区域锁定和发展问题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温州企业是否正在经历一个类似的重组过程,分析四种主要类型的战略回应的:制度变迁,技术升级,产业多元化和空间重组。

第三,文献很少关注企业的搬迁和离域集团的形成。在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搬迁研究处理的起点,终点,驱动力和效果的特点。它区分局部搬迁完成或全部搬迁,以及与产业分散化和郊区化之间,并且强调,主要驱动力是扩大,有必要更合适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和政策激励(Pellenbarg, van Wissen, and van Dijk 2002; Brouwer, Mariotti, and van Ommeren 2004)。而新古典主义理论强调利润和行为理论探索决策者的偏好最大化,制度理论更感兴趣的是过程和拆迁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各国政府,网络,以及土地市场(Hayter 1997; Brouwer, Mariotti, and van Ommeren 2004; Mariotti 2005)。我们认为,生产空间扩展不仅仅发生在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范围内被领导,但国家内部也发生,当地领导的企业将全国甚至全球。搬迁是温州模式的转型和形成温州的MRES,代表本地的方法来锁定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试图填补文学的差距,我们分析企业的搬迁和机构的作用。

最后,在工业区文学强调地方机构的意义,但已不再强调国家的作用。该MID文献常常忽略状态(Hadjimichalis 2006)的作用,而对于马丁和Sunley(2006),打破了锁定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人​​力资本。在东亚,市场“支配”(Wade 1990)和状态heavdy参与经济和区域发展(Park and Markusen 1995)。国家能力依赖于政策工具,并与企业的体制联系。但是,东亚国家发展的概念是静态的,非空间。国家是过渡(Wei 2005),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此外,一个强大的本地机构可以从竞争压力隔离企业和将障碍转化为创新(Hassink and Shin 2005),以及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机构的确切性质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Henry and Pinch 2001)。中国的分权授权当地国家直接在开发过程中为规划者,改革者和开发者/企业家参加远远超出只提供公共产品(Wei 2002)。然而,当地政府既不是单一的演员追求局部生长和贸易保护主义,也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实体,可抵抗更高层次的政策任务(Tsai 2002)。温州市政府在早些年的改革是宽容的半合法或非法的行为,并已成为创新通过私有化标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先于其他地方一步落实地方政策更积极;然而,这个过程一直充满了政治紧张局势。我们展示了该地区,以适应变化和当地国家在结构调整的重要的,但在变化,角色的能力强。

研究背景与方法

温州模式是工业化和区域发展在中国最成功的车型之一。我们认为工业区作为分层空间组织和对待温州市作为与中国的行政体制和其独特的地方机构和特点,比如一个强大的本地方言,基于本地网络,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当地的对应大都市级工业区供应链。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见图1),具有11784平方公里(约7,322平方哩)的土地面积和2004年的746万人口,其中包括137万的城市(或城市地区,地级), 116万在乐清,1.13 mdlion瑞安,而在永嘉0890000(温州统计局,WSB 2005),地理规模堪比意大利艾米利亚 - 罗马涅区(有22124平方公里,或约13,747平方米MDES土地面积,与2006年420万)人口(见图1)。

我们多年的温州,浙江,再加上最近几轮的实地考察经验,对理解动态区域至关重要。这项研究于1999年开始通过实地考察由公司调查和访谈的在2000年和2001年在瑞安。通过2005年资金到位,从2003年,我们进行了调查,并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官员在温州市和乐清

全文共6297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5482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