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资本的创业组织论外文翻译资料

 2022-10-08 11:48:34

英语原文共 23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异质性资本的创业组织论

摘要: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理论、资源基础理论都假设企业的资产具有异质性。最小化合约风险、提供有效的投资激励、或者利用竞争优势被认为是经济组织的主要任务。但这些理论都不是基于系统的资本异质性理论。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概括了奥地利经济学派资本理论,阐明奥地利经济学派所提出的资本理论是如何在创业理论和企业理论之间搭起桥梁的。我们提炼了奥地利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异质性可以被定义为主观感知到的资产的属性、功能、特征和使用方式。这些属性并不是给定的,而是要通过创业者的活动创造和发现出来的。把创业活动看成是组织异质性资源的活动,为我们理解企业的出现、边界、内部组织提供了洞见,并为检验创业活动如何出现提供了线索。

1.导论

创业理论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在管理学和经济学当中把创业者看成多种不同的角色:创新者、领导者、创造者、机会发现者、驱动市场均衡者,等等。然而,在这些理论中,仅有少数理论与资产所有权有明确关系(例子包括Knight, 1921; Mises, 1949; Casson, 1982; Foss, 1993; Langlois amp; Cosgel, 1993; Foss amp; Klein, 2005)。创业活动的所有权理论最初的假设是企业家决断力难以交易,这个观点最早是由Knight(1921)提出的。当决断力成为其他资产的互补性资产时,创业者拥有这些互补性资产就是有意义的。创业者的角色就是去安排和组织他所拥有的资产。企业家决断力最终是对资源控制的决断。

在一个同质性资产的世界里,企业家决断力扮演了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不幸的是,多数经济学的创业活动理论所依托的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缺少系统的资本异质性理论。

Kinght (1921)把资本看成是持久的具有同质性价值,而不是分立的异质性资产的组合的概念使得新古典经济学者很少关注资本理论。由于这个原因,创业活动的所有权理论和当前的企业边界、所有权和战略理论都不是建立在系统的资本与资产属性理论基础上的。这篇文章概括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资本理论,并揭示了它对创业活动与经济组织的意义。

奥地利经济学派(Menger, 1871; Bohm-Bawerk, 1889; Mies, 1949; Lachmann, 1956; Rothbard, 1962; Hayek, 1948,1958; Kirzner, 1973)由于在创业理论和经济活动的互补性“市场过程”方面的贡献,在管理研究中非常有名。奥地利学者的其他概念,例如资本的时间结构,经济周期论中的“不正当投资”论则很少受到关注。对于几个奥地利学者来说,创业理论与资本理论是紧密相关的。正如Lachmann(1956:13,16)所提出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未可预期变化的世界里,资本组合将会持续的变化,将会消散和重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创业者的真正功能。”我们所要详细阐述的正是这一“真正功能”。

管理学者对创业者组织了异质性资产的观点绝不会惊讶。管理文献中充斥着异质性“资源”、“能力”、“能干”、“资产”等概念。把这些概念同创业活动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例如,Alvarez amp; Busenitz, 2001)。然而,现代经济组织理论不是建立在统一的资本异质性理论基础上的,相反,他们仅是在必要时提出了特定的解释。奥地利学派则系统完整的提出了资性概念的处理。采纳了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也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影响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的来源。

本文是这样安排的。我们首先建立在Foss amp; Klein(2005)文章的基础上,把创业理论与企业理论联系起来。这个关系包括:第一,创业活动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资源实施企业家决断力的过程。第二,把经济组织理论看成是资产所有权理论的一个子领域。接着我们讨论了在特定资本理论情境下的“资产”,提出异质性资本假设对企业理论是必要的。然后,我们总结了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详细阐明和拓展了与经济组织理论最为相关的部分。最后一部分,我们把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对企业的出现、边界和内部组织问题提供了新的洞见,并为将来可能从我们的理论中引发的可检验命题含义提出了建议。

2. 创业活动、决断力和资产所有权

创业者是商业企业的创办人和发展者。确实,新企业的建立是创业活动最本质的体现。正如Foss amp; Klein(2005)指出的,创业理论与企业理论一直都是分开发展的。在企业理论出现和成型过程中,创业者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消失了,首先是在30年代,企业被包含在价格理论当中,后来在80年代企业理论又被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重新阐述。创业活动仅是被顺便提及,甚至根本就没在企业理论中出现(Williamson, 1975,1985,1996; Milgrom and Roberts, 1992; Hart, 1995)。

Foss amp; Klein(2005论述了把创业活动看成是“决断力”的概念是如何能够把创业理论和企业理论结合起来的。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第一个对创业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经济学理论,

Richard Cantillon的著作。它把创业活动看成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断性决策的过程。决断力是指在未来可能的决策结果,更不用说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Knight所指的不确定性,而不仅是概率性风险),都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商业决策。更宽泛的说,是当决策模式与决策规则不存在或当相关决策数据不可靠或不完整时所做的决策(Casson, 1993)。

这样,决断力就与大胆、勇气和想象力,创新、敏感、领导力以及其他一些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出现的创业活动的概念区分开。决断力是在通常情境下发生的,正如Kinght(1921)强调的,无论是对于一个正在运转的企业还是一个新创企业。敏感性是对已存在机会的反应能力,而决断力则是对新机会的创造能力。那些专长于决断的创业者可能是一个动态的有魅力的领导者,但他们也未必一定具备这样的特征。简单的说,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就是创业性质的,无论它是否包括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还是相关的因素。

Knight(1921)通过决断力的概念把利润、企业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决断力主要是指创业者在未来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分布都未知的情况下进行商业决策的过程。由于创业活动就代表着决断力,而它却不能根据边际生产力进行评估,因此也就不能给予工资。换句话说,创业者的决断力没有市场可依托,因此要实施决断力,创业者就必须建立企业。当然,进行决断的人能够雇佣咨询师、预测者、技术专家等。然而正如我们下面提出的,这样做本身就是在行使他们自己的企业家决断力。决断力就意味着产权,因为决断性决策最终是对资源配置进行决策。一个没有资本的创业者,在Knight看来就不是创业者。

把创业活动看成是决断力的概念与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有明显的关联,尤其是那些把资产所有权看成是企业组织最核心概念的企业理论(

Williamson, 1996;Hart, 1995)。企业就是创业者和他们所拥有并因此而最终控制的分散性资产的组合。企业理论就变成创业者如何安排他的异质性资产的理论。即寻求获取什么样的资产组合,给下属什么权利,如何提供激励和监督机制以使创业者的资源能够按照他们决定的方式使用,等等。这样强调创业活动,你一定以为现代企业理论是建立在一致的、系统的资本理论基础上的,然而,这并不属实。

3. 资本理论与企业理论

模型资本及其含义

现代(新古典)经济学聚焦于对生产过程的高度标准化。企业就是一个生产函数,一个一个投入(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产出(消费产品)的“黑箱”。在这个企业理论里,该模型忽略了组织生产的细节,也不去考察企业的层级结构,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团队的组织形式等问题。更重要的省略是,它把生产看成是一步完成的工作,要素投入之后,就立刻变成了最终产品。而不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利用半成品的过程。资本被看成是同质性的投入要素,在生产函数中用“K”表示,而劳动力则用“L”表示。而且在承继Solow(1957)的经济增长模型之后被Paul Samuelson称为“模型资本”,即具有无限弹性,能够从不同的生产过程之间无成本的相互替代的要素。

在这个模型资本的世界里,经济组织相对来说是不重要的。所有的资本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监督、测量和控制这些资产的属性是没有意义的。资产的交易市场在本质上是无成本的。在工人使用完全一致资本的情况下,会降低监督劳动生产力的成本,但一些最基本的契约问题仍旧存在,尤其是劳动力的提供所带来的委托代理冲突。

虽然交易成本并不会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资产所有权还是相对来说不重要的。界定资产所有可能使用方式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了撰写契约的成本,和在资源所有者与创业者之间对相关资产使用方式进行治理的或然契约的成本。契约将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所有权,使得企业的边界变得不确定。

在现代企业中的理论资本

相反,所有的现代企业理论都假设(通常是隐含的)资产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在所有用途上都是等价的。这里我们回顾一下异质性资产是如何导致契约问题重要性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只有创建企业。

资产专用性方法。在交易费用经济学(TCE)(Williamson, 1975,1985,1996)和“新”产权理论(Grossman and Hart,1986; Hart and Moore, 1990)当中,一些资产被看作是对某个特定使用者所专有的东西。如果这些资产的最有价值的使用方式不能够在所有情境下被完全的在或然合同中事先阐述清楚,资产的所有者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非预期的变化,初始的治理合约就不再起作用了。而根据事后未可预见的事件进行调整的需要成为签约的重要成本。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就会出现Williamson(1991)所提出的“非适应性成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与关系专用性相关的“敲竹杠”的问题。

显然,非适应性成本在所有资产在所有用途上都具有同等价值的情况下会消失。拥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所有者所担心的仍旧是潜在的敲竹杠问题,但对资源的非有效利用却成为不相关的问题。创业活动的范围也被严重的降低了,因为创业者没有必要去安排资产的特定组合。

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资源基础观(Wernerfelt, 1984; Barney, 1991; Lippman and Rumelt, 2003)和知识基础观(Penrose, 1959; Grant, 1996)也都强调资产的异质性,他们关注的不是经济组织,而是竞争优势。竞争优势被看作是来自企业所掌握的资源或者知识中得到的。不同的资源组合与不同的效率相关,进而转化成为竞争优势。他们认为,资源异质性本身并不能单独带来竞争优势,资源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专用性和相互专用性能够带来竞争优势(Dierickx and Cool, 1989; Barney, 1991; Black and Boal, 1994)。然而,这个概念却没有从任何针对专用性和相互专用性(互补性)的综合视角来进行发展。

“旧”的产权理论。对资产异质性较为复杂的研究方法与Coase(1960)、Alchian(1965)、

Demsetz(1964,1967)尤其是Barzel(1997)的产权方法有关。这些作者并不关注单个的资产,而是产权所掌握的一组资产属性。

尽管通常人们都把资产的异质性看成是实体差异,例如啤酒桶和通风炉的差异就是实体差异。旧的产权理论强调资产之所以有异质性,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水平和种类的有价值的属性(这个概念来自Barzel,1997)。该属性是由创业者感知到的资产的特征、功能和可能的使用方式。例如,一台复印机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属性,因为它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还可以以不同的颜色和规格购买,等等。对复印机本身的产权是可以分割的,某些产权可以被定义,并进行交易,但要视交易成本来定(Foss and Foss,2001)。

显然,所有的资产都具有多种属性。资产是异质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有价值的属性。属性对于一个特定的资产来说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不同。在一个“真正的”不确定条件下,创业者做出生产决策的时候,他不可能知道所有的资源特性,而且这些资源也无法确定的预计未来的属性。未来的属性必须在生产过程中被逐步的发现或由创业者发现。换种表达来陈述这个问题,未来的属性在创业者发现了利用资产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新方式时创造的。

总结。尽管资本异质性理论在企业的交易成本、资源基础和产权理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没有一个理论是建立在统一的系统的资本理论基础上的。相反,每个理论都提出了在解决各自交易问题时独特的定义。对于交易成本论来说,资产专用性;对能力理论来说,隐性知识,等等。

4. 通过属性的视角看待资产异质性

在经济学中的另外一个分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它确实发展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资本理论,尽管它并不是完全聚焦在对商业企业的解释上。相反,大量的奥地利经济学文献关注的是经济总体的资本结构,以及金钱和信用市场是如何影响资源在不同生产阶段配置的。

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

在奥地利经济学派里,“资产异质性”是一个很久的概念了。早先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资产具有时间和价值两个维度。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奠基人,Carl Menger(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5173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