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能否改善中国能源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僵尸企业市场退出外文翻译资料

 2023-02-26 21:29:10

英语原文共 1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环境监管能否改善中国能源行业产能过剩的

治理?僵尸企业市场退出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许多僵尸企业,他们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障碍。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福田和中村(2011)的改进方法识别了能源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并使用生存分析模型检验了环境监管对僵尸企业市场退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监管可以加快僵尸企业的退出,实现对能源企业产能过剩的治理。此外,环境规制的效果受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随着权力下放程度的提高和官员的腐败,环境监管对能源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减弱。最后,中介效应模型表明环境规制在能源行业中具有“跟随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而“创新补偿效应”占主导地位。关键词:环境监管,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

1.引言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放缓。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2013年,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解决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2016年,'淘汰产能'被列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前五项任务之一。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加剧了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阻碍了我国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僵尸公司已成为产能过剩治理的核心。同时,中国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环境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因此作为公共资源,它很容易被过度消耗。此外,环境成本不包括在生产成本中,导致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在能源部门尤为突出。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张等人,2018年)。能源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涤、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战略支柱产业。然而,能源工业的过剩产能正在增加,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Sinha等人,2018年)。这个问题已成为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杨等人,2018年)。此外,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能源工业单位产出的工业污染物明显高于中国工业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从实证角度探讨环境监管对能源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僵尸企业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僵尸'的概念最早是由凯恩(1987年)在存贷款危机期间对美国金融机构的研究中提出的。随后,卡瓦列罗等人(2008年)、福田和中村(2011年)对日本的僵尸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僵尸企业的定义没有共识。冈村(2011年)从银行贷款的角度确定了僵尸企业。他认为,僵尸企业是一个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时,银行资本处于贫困状态,但被要求破产时,银行资本条件更好。森贝特和王(2012年),黄和希拉里(2018年)认为,一个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必须失去其经济活力,才能被认定为僵尸企业。根据中国官方标准,朱和陈(2016年)、沈、陈(2017年)将僵尸企业确定为连续亏损三年多的企业。虽然僵尸企业的识别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金融危机和获得信用支持的能力构成了学者们界定僵尸企业内涵的基础。

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是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皮古提出的外部性理论和科斯的产权理论。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难以界定环境产权,政府需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这是环境治理存在的重要理论基础(Hao等人,2018年)。环境监管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强调环境调节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污染避险假说'。环境法规被认为会将一些污染密集型生产转移到环境标准相对宽松的国家或地区(Graafland和Smid,2017年;赵等人,2015年;Zu等人,2018年)。环境监管力度的增强,相当于对企业的强制性'洗涤',从而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另一部分强调动态考虑环境监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波特假说(波特和范德林德,1995年)。该理论认为,合理设计的环境监管可以刺激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部分或完全抵消环境监管带来的合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许多学者对波特假说对不同国家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测试(福特等人,2014年;郭等人,2017年;拉马纳坦等人,2017年;赵和孙,2016年)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文献从环境的角度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研究。伯曼和布伊(2001年)认为,环境监管可能会减少资本的边际收入,增加生产成本,然后通过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来降低工业过剩产能。江等人(2012年),雷等人(2017年)认为,环境保护体制的严重缺陷,导致地方政府牺牲环境作为资本流入的重要竞争手段,而竞争性投资补贴最终导致产能过剩。Lee(2011年)、殷等人(2017年)从产能利用的角度审视了环境政策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环境监管可以显著缓解工业产能过剩。

现有文献为识别僵尸企业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启示我们从环境约束的角度认识产能治理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现有的研究还没有从僵尸企业的角度探讨环境监管对产能过剩管理的影响,也没有从微观层面探讨环境监管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可能贡献如下。

首先,在清洁生产的制约下,建立了减少和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扩大了产能治理的研究。把环境监管作为产能治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可以防止中国其他能源企业在增长和投资驱动下发展成为新的僵尸企业,为有效应对中国产能过剩提供政策参考。

二是构建了环境监管分析框架,构建了企业市场退出能源产业的能力治理。从僵尸企业市场退出的角度,从环境监管对能源行业产能过剩治理的影响被解构,并扩展了环境监管和产能治理的微观视角。企业不仅是环境监管的直接对象,也是产能过剩治理的直接主体。因此,环境监管对产能过剩治理的影响在微观企业层面被分解,使本文的研究更加直观,政策影响更加清晰。

三是构建了环境调控和产能过剩指标,在加强环境监管、深化环境与产能过剩研究方法、深化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方法、强化环境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手段下,将微观计量分析应用于产能过剩治理。为了提高核心变量的测量精度,本文采用福田和中村的综合指标法和改进的FN方法(2011年)来测量中国的环境政策和产能过剩。实证研究针对分析挑战和样本特征,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本文的其余部分按如下方式组织。第二部分是索引度量。采用改进的FN方法,确定能源行业的僵尸企业,采用综合指标方法构建环境调节指标。这些指标为后续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第三部分是事实和假设部分。本文在分析能源行业僵尸企业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僵尸企业退出的环境调控理论机制。本文的第四部分介绍了实证模型,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数据的介绍。第五部分报告基准分析的结果。研究环境监管对能源行业企业退出的影响,进行稳健性测试。第六部分专门用于进一步分析。在基准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考察了环境监管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最后部分包含结论和政策启示。

2. 衡量指标

2.1僵尸企业的识别

有两种主要方法来识别僵尸企业。一个是定义方法。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僵尸企业是指连续亏损三年以上、未进行结构调整的企业。另一种方法是文献方法。根据公司债务和利息支出信息,Caballero等人(2008年)确定了企业获得信贷补贴的能力作为判断依据的方法,即CHK方法。基于这种方法,福田和中村(2011)介绍了企业利润和杠杆比率变化的信息,并提出了识别僵尸企业的复合标准,即FN方法。基于连续损失定义的僵尸企业识别很容易理解,但它忽略了僵尸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低成本获得信用资源的能力;因此,定义是相当片面的。相比之下,文献方法较好地抓住了僵尸企业财务损失的本质特征及其获得信用资源的能力。因此,僵尸企业主要基于FN方法得到认可。

在中国能源行业,各级政府可对能源企业给予补贴,鼓励改造升级、节能减排和职工安置。虽然并非所有接受政府补贴的能源企业都是僵尸企业,但政府补贴或优惠政策确实对一些能源企业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源企业的实际利润中扣除信贷补贴和政府补贴。否定的结果表明,企业依靠各种补贴生存;因此,我们把这个能源企业定义为僵尸企业。此外,为了避免将一些能源企业确定为僵尸企业,因为意外管理不善一年,在样本中,我们使用多年利润作为判断的基础,根据Imai(2016年)的研究。根据公式(1),我们可以判断样本中的能源企业是否是僵尸企业。

(1)

其中,表示能源企业,t表示年份,T表示样本周期的总数。 利润和gs分别是能源企业的利润和政府补贴,分别直接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s 是信用补贴,它根据实际利息支出和最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计算,与 FN 方法一致。具体分析,根据黄和陈(2017年),最低利息支出分为短期最低贷款利率和长期最低贷款利率,我们获得能源企业的最低利息支出公式(2)。

(2)

其中,最低利率支出为最低利率支出的,SL和LL分别表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sil和lil分别表示短期最低贷款利率和长期最低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式(3)计算能源企业i的信贷补贴。

(3)

其中知识产权是能源企业的利息支出。然后,我们将公式(2)和(3)替换为(1)来判断样本中的能源企业是否是僵尸企业。

2.2环境管制措施

目前,环境管制措施除其他方面外,包括污染控制投资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Lanoie等人,2008年)、污染物排放密度(科尔和埃利奥特,2003年)、污染收费(Levinson,1996年)和人均收入水平(Muthukumara和David,1998年)。从政策执行和政策工具的角度衡量环境管制,很难用单一指数来充分衡量。参照埃尔罗德和马利克(2017年),我们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用综合指标方法衡量中国环境监管的综合绩效。环境调节指标由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率和工业二氧化硫清除率组成。索引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通过标准化计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废水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清除率等子项目,并转换为0e1值,使项目之间能够进行比较。

其次,我们计算不同区域中的指数权重。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比例以及同一区域的各种排放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给予相应的权重,以反映不同地区的污染治理程度。公式如下:

(4)

其中Eijt是t期污染物j的i排放区,PEijt是t期污染物j的总排放量,Gijt是t期第i区工业总产值,PGijt为t期工业总产值。

第三,通过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计算中国各地区的环境监管强度。

3.数据和假设

3.1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变

根据2000年至2007年中国能源企业数据对僵尸企业识别情况,报告中国僵尸企业比例趋势,如下图1所示。

样本期初,僵尸企业约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1.8%,僵尸企业工人占全部工业工人的58.5%,僵尸企业的产值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3%。僵尸企业在产值方面所占的比例低于数量和工人的比例。结果表明,僵尸企业在样本初期产值低,数量大,就业高。到2007年,僵尸企业的比例下降到32.5%,工人规模和产值的比例分别为45.3%和39.6%。结果表明,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快,僵尸企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图1 僵尸企业占比情况走势

考虑到能源企业所有权和位置特征的差异,图2描述了样本期内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的僵尸企业数量的动态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数据没有明确界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据陆(2008)的研究,如果国有和外资比例分别超过50%或25%,我们把企业定义为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

在下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征。首先,在所有权方面,国有企业的僵尸企业所占比例最大,外资企业占第二位,民营企业占最低比例,而僵尸数量占比最低。拥有结构多样化的能源行业企业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其次,从地理位置来看,能源工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而最低的则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地区。

图2 能源行业中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3407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