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公司治理——提高组织绩效的核心要素
M.O. PINTEA, M.T. FULOP
摘要
公司治理是一个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极富意义的论题,它在科学经济论文中被广泛讨论,并且被定义为指导与控制公司的系统,也被视为股东与公司关系的反映。在与组织绩效的相互关系中,公司治理确保了公司发展与目标的大框架,以及达成使命与愿景的决策,也确保了对既得成果的监控。在实际中,同时被理论学者与公司管理者提出的问题是是否公司治理真正能够提升组织绩效,在当前经济发展中,这个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与关注。现在得到学界统一的观点是,就建立员工与组织的高度的信心以及良好的信任环境方面而言,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具有绝对的必要性,不论是在发达还是在发展中的经济体中,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公司价值与绩效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以往的实验结论或文献中就是否公司治理对组织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仍然有不少研究认为公司治理与组织的高绩效表现直接具有联系。
关键字:公司治理,组织绩效,公司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指数,JEL分类:G30
- 概述
在国家层面, 对于公司治理与组织绩效的研究兴趣呈一种增长的趋势,因为通过组织绩效的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数量重大的经济发展成果(Iwu-Egwuonwu, 2010)。这种兴趣的动机来源于公司作为纳税人的事实,他们的绩效决定了营收的规模,并且影响了由从公司中收取的税收作为财政支持的政府年度预算。这种兴趣的结果促进了国家层面的公司治理准则形式的发展。当前的经济波动和市场当中的激烈竞争忽视了企业对于采取新型领导体系与管理方案的需求。因此,经常以绩效管理体系与公司治理的应用作为当代管理的有效性系统 (Lenghel, 2005, quoted by Cosneanu et al., (2013))。 “19世纪见证了现代公司的基础的构建: 这是企业家的时代。20世纪成为了以管理学为理念的年代:在管理理论迅速发展的现象中,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和管理培训师)都投入进了这个过程。在世界范围内,当研究的目光聚焦转向在公司实体中行使权力的合规性与有效性,21世纪即将成为治理的纪年” (King Report, 2002, p. 15)。我们的研究结构如下:在第二章我们针对公司治理与绩效提出了一些概念性的问题,第三章阐释了先前基于事实调查并就公司治理得出积极结果的研究——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归纳了我们的结论。
2. 基于公司治理与组织绩效的概念性问题
“良好的公司治理”的概念在1932年由Adolf Berle and Gardiner Means在他们的代理理论中第一次提出。Tricker (1984)认为,组织决策、执行管理、义务责任及疏忽过失均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从1990年代开始,公司治理就开始被视作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Cadbury (1992) 提出了公司治理的概念,他认为公司治理是指导公司发展的系统,但并未将外部因素诸如市场、银行、决策者(其措施将会极大地影响国家系统运转)等纳入考量。
Shleifer amp; Vishny (1997)强调了工作中公司治理的财务因素,并定义了公司治理为公司的资金提供方是如何确保在在他们的投资行为中将会获得可观的收益的过程。
但Grant表示公司治理是一个涉及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性的宏大的理论(Grant, 2003:923),其他学者比如Ahmmed Momtaz Uddin和Mohammad Abu Eusuf提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Ahmmed and Mohammad, 2005)。
一个由Jamali et al. (2008)在研究“公司治理与组织社会责任的协同作用及相互作用”中提出的复杂概念同时将其他理论的定义一并融合,“公司治理因此总体上涉及到一系列全体属性,包括确保股东对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Keasy and Wright, 1997),建立管理行为的约束机制 (Tricker, 1994),确保公司经营合乎法律规范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Dunlop, 1998),确保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减少在良好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Kendall, 1999),构建有效的领导/管理过程使得公司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利益达成一致 (Tricker, 1994; Kendall, 1999),以及提高责任感与组织绩效 (Keasy and Wright, 1997)。领导力,指导,控制力,透明度和义务等属性因此在全面和高效的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Huse, 2005; Van den Berghe and Louche, 2005)” (Jamali et al., 2008: 445)。公司治理是涉及国际组织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问题,明确了公司治理对企业起到导向与控制作用,并说明了权力与责任在公司实体的主要成员当中如何划分。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发展了一个用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即经济合作组织公司治理准则。
经济合作组织公司治理准则包括了如何根据战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来做出实施公司活动的决策的指导,也包括如何监督公司财务表现(OECD, 2004)。提高绩效是任何一个公司治理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当然,公司必须考虑到绩效是指组织层面的绩效。那么,全局观念的绩效体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绩效的集合 (Alazard and Separi, 2001; Reynaud, 2003; Robu and Vasilescu, 2004; Baret, 2006; Mironiuc, 2009).。
全局绩效的概念在评估商业决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贯彻执行的研究中能够得到体现。该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概念的管理系统的反映 (Capron and Quairel, 2005)。公司治理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因素衡量:公司财务表现的情况或财务目标的达成情况、公司整体的价值、公司声誉、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的股权/股份所代表的价值、公司在道德层面的行为、公司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技术性资产、董事会是否由超过半数的外部力量控制、董事会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外部建议、股东权力、信息透明度及披露情况、董事会与董事会主席的独立性、小股东权益是否得到合法保护、是否遵循公司治理原则、治理行为、采取最优决策、所有制结构等等(Iwu-Egwuonwu, 2010:7)。
经过我们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梳理,我们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越来越显著的全球化以及商业中投资者或第三方对于信息的求,特别是可持续性的要求的过程。
3. 认为公司治理与绩效存在积极关系的文献综述
当前,有大量的研究以及事实表明某些特定的公司治理基础在公司绩效的提升中承担关键角色,首先通过缓和资本市场提高了投资者信心,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公司运营的透明度能够通过公司治理准则的应用来保证,这一观点得到了下列公司管理者或所有者的认同。在了解了这方面的文献之后,我们发现许多先前基于实例的研究仅仅通过单一的治理结构或机制来调查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Yermack (1996), Bhagat and Black (2002))。但考虑到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的事实,其他学者 (Gompers et al. (2003)Brown and Caylor (2006)) 认为公司治理应该用公司治理指数(CGI - a multidimensional variable)来评判。
这些文献当中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研究使用了很多不同的可变因素来评估公司治理,例如首席执行官的二元性、董事会规模、非执行董事的比例、董事会委员会、股权结构与其集中度、管理层的薪酬福利和激励计划等等,对于绩效本身的衡量可以使用股本回报率(ROE)、资产回报率(ROA)等其他指标。 下表总结了以往的文献中得出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组织绩效的因素。
公司治理与组织绩效间的正面影响因素
作者 |
公司治理因素 |
结论 |
Klein (1998), Weir and Laing (2000) |
薪酬委员会 |
与通过ROA,生产力与市场回来报率等方式衡量的绩效之间有积极联系。 |
Laing and Weir (1999), Black and Kim (2012) |
审计委员会 |
与使用ROA和Tobinrsquo;s Q等方式的绩效评级有正面影响。 |
Jackling and Johl (2009), Adams and Mehran (2012) |
董事会规模 |
与使用ROA和Tobinrsquo;s Q等方式的绩效评级有正面影响。Q |
Adams and Mehran (1995), John and Senbet (1998), Bhagat and Black (2002) |
董事会结构 |
内部与外部管理的正确结合可以提高绩效。 |
Weir et al. (2002), Gupta and Fields (2009) |
董事会结构 |
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面影响关系。 |
Ntim and Oser (2011) |
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 |
绩效表现好的公司通常拥有良好的会议出席情况。 |
Kaserer and Moldenhauer (2005) |
管理层股权情况 |
管理层拥有股权对绩效有正面影响 |
Henry (2008); Iatridis (2008) |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
自愿的信息披露是提高公司绩效的治理机制之一。 |
Toksal (2004) |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
公司治理报告减少了资本成本。 |
Gompers et al. (2003), Bhagat and Bolton (2008) |
G-Index |
G-index与下列因素有联系:股票表现,Tobinrsquo;s Q,净利润率和销售增长。 |
Drobetz et al. (2004) |
公司治理评级 (CGR) |
有利于更高的管理经营水平以及市场价值。 |
Beiner et al. (2005) |
公司治理指数(CGI) |
CGI之间Tobinrsquo;s Q存在积极意义 |
Brown and Caylor (2006) |
Gov-Score index |
对提升公司价值起积极作用 (Tobinrsquo;s Q) |
Cheung et al. (2007) |
公司治理指数(CGI) |
提升公司价值 |
Bebchuk et al. (2009) |
防御指数(E- index): |
绩效降低与额外收益有关 |
因此,基于这些研究,我们认为公司要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得以生存,提升绩效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有利可图、吸引投资者和顾客,并以较低的利率筹措资本,他们必须在战略决策的制定过程共贯彻执行公司治理准则和标准(Tudorovic, 2013)。
贯彻执行公司治理准则对于吸引重要的投资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近的研究在组织绩效与公司治理模型的有效性之间发现了这种联系(Briciu, 2012)。同时投资者也表明的公司治理体系的应用的重要性并且表示愿意为此投入额外的成本。
4. 结论
优秀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市场信心与鼓励长期投资流量的重要一步。在很多国家公司治理的应用被视为提高经济活力的方式,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公司治理应当确保一个组织实体的成功是可延续的,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但成功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地按规章行事,它意味着必须拥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和支持组织绩效提升的结构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的、相互联系的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理组织环境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是公司整体管理质量的一部分,也是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 公司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地更好能够提升股东价值,例如,正确处理风险、预期的调控行为或评估新市场,同时为他们公司所在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不仅如此,这些问题能够对企业的声誉以及品牌等作为公司价值重要组成部分的方面产生重大的影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612885],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