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国家定位与计划行为理论:中国求职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17 17:12:23

英语原文共 1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行动国家定位与计划行为理论:中国求职研究

Zhaoli Song, Connie Wanberg , Xiongying Niu , Yizhong Xie

摘要

寻找工作是人们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失业者尤其重要。本研究以中国328名失业求职者为样本,以检验与计划行为理论和行为—国家倾向理论有关的假设。三波纵向研究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在建立求职意向和求职强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行为国家定位调节了态度与意图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向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失业求职者寻找工作和重新找工作的动机和自我调节过程。

每年,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工作人员因失业或终止而失去工作。 由于找工作已被概念化为导致再就业的主要行为途径(Vinokur&Schul,2002年),研究将寻找工作行为转化为再就业的前因和机制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Kanfer,Wanberg和Kantrowitz(2001)最近对求职文献的综述和荟萃分析认为,求职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行为,受制于目标设定,自我监督和自我反应等自我调节过程。虽然这种求职调查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激励过程,并且吸引了一些研究(例如Van Hooft,Born,Taris,Van der Flier,amp;Blonk,2005),但是从这个角度对工作搜索进行充分的实证检验理论视角尚不可用。

本研究通过在计划行为理论的背景下检验自我调节在求职和再就业过程中的作用(TPB; Ajzen,1985,1991),这一理论已被有效地应用到研究中由其他学者找工作(例如参见Van Rynamp;Vinokur,1992)。我们的研究是在中国的求职者使用3波长纵向设计进行的。在中国背景下对求职和再就业进行考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需求。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大量下岗,农村劳动力过剩,如何促进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在中国寻找工作和再就业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展的作用已经在这个地方迫切需要研究这个话题。虽然我们的研究不具有可比性(例如,我们不比较不同文化的结果),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在应用城市发展目标来寻找工作中的作用。

  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PB,Ajzen,1985,1991)是为了解释目标和计划如何指导行为。TPB会建议个人打算执行某一行为是他或她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例如,在求职环境中,个人计划寻找工作有多难的具体目的应该预示个人随后在寻找工作时付出多少努力。

根据该理论,执行行为的意图受人对行为的态度,他或她的主观规范,以及他或她对感知执行行为困难的控制的影响。在求职背景下,失业者的行为态度反映在失业者认知或情感评价上,以便将工作投入到自己的求职中。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努力找工作是毫无用处甚至是愚蠢的,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努力找工作是相当有益的。主观规范指的是失业人员相信其重要性,他们为寻找工作而努力的程度。最后,知觉行为控制已经实现在工作搜寻自我效能,个人对工作搜寻行为的信心上发挥的很好(如VanRynamp;Vinokur,1992)。

感知行为控制已被概念化,不仅通过意图影响行为,也对行为有直接影响(Ajzen,1991)。 Ajzen(1991)提出了两种理论来解释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的直接影响:首先,感知控制较高的个体可能表现出更强的持久性,其次,感知行为控制可能反映阻碍行为的真实因素。例如,在求职背景下,低求职自我效能可能反映出一个真正缺乏技能或知识的人应该如何努力找工作(应该是一个人每天花一整天时间从事求职,或者每天只工作一个小时)。这种技能或知识的缺乏不仅会通过减少求职意图影响求职行为,而且可能会直接减少求职行为。

解决中国情况可能影响应用程序的程度是很有价值的,研究已经将中国文化描绘为集体主义,而美国和荷兰等大多数西方文化则比较个人化(Hofstede,1980; Oyserman,Coon,amp;Kemmelmeier,2002)。 集体主义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群体作为身份和影响力的核心方面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维护和谐关系并牺牲个人对他人或共同利益的渴望。相比之下,个人主义的特点是关注个人权利,而不是对他人的责任。尽管存在直系亲属的问题,但个人主义文化的核心是个人自主,自我实现和选择自由的重要性(Oyserman等,2002)。

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态度部分主要是个人建筑。另一方面,主观规范更多的是基于他人的,关心别人认为这个人应该做什么。这些构念的概念化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个人比其他文化中的个体更具集体主义倾向,使我们预期主观规范将对中国的求职意图和行为产生比态度更强的影响力。这种期望与很大程度上非集体主义文化的发现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例如,在最近的TPB荟萃分析中,Armitage和Conner(2001)发现基于185项研究的平均主观规范意图相关性明显弱于态度意图和感知控制意图相关性。同样,在美国或荷兰纳入TPB的其他就业调查研究显示主观规范的作用较小(Van Hooft,Born,Taris,amp;Van der Flier,2004; Van Rynamp;Vinokur,1992; Vinokur,Price,Schul,1995)。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个人的(a)求职态度,(b)主观规范和(c)求职自我效能与求职意向正相关。

假设2:求职意向与求职强度正相关。

假设3:根据中国的情况,主观规范是一个更强的预测因素:(a)求职意向和(b)求职强度大于求职态度。

假设4:工作搜寻意图完全调解了(a)工作搜寻态度和(b)工作搜寻强度的主观规范之间的关系。

假设5:工作搜寻意图部分调解了工作搜寻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搜寻强度之间的关系。

  1. 行动状态导向

Kuhl(1985)构建了行动状态定位以反映个体自律理论框架下意志控制能力的差异。该
构建体现了发起和承诺行动的能力,恰当地管理时间,避免分心,并且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坚持任务(Die-fendorff,Hall,Lord,amp;Strean,2000; Kuhl,1992)。求职的非结构化和情绪化本质表明,行动 - 国家导向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个人在寻找工作时付出不同的努力。例如,失业者个人缺乏工作日的结构。其他活动可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或者仅仅是一天的长度可能会让人误以为他们有无限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另外,没有工作往往会涉及感觉,包括羞耻,尴尬,困惑,愤怒或抑郁,以及进行积极求职所必须克服的情绪。由于在这种背景下自我调节具有令人信服的理论重要性,本研究考察了行为 - 状态导向作为自我调节的一个指标在工作搜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与理论提出的假设相关的作用的计划行为。

行动 - 国家导向是一种双极型结构:行为导向代表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国家导向则代表更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库尔(Kuhl,1992,1994)区分了行动 - 国家导向的三个维度:脱离接触,主动性和持久性。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的个人能够更好地避免不相关的想法(脱离接触),计划并毫无困难地开展行动(主动性),并且即使在与其他外部活动(持续性)一起试探活动时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具有较低的行动倾向。由于行为 - 国家导向与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类的行为相关联(Diefendorff et al,2000),更多以行动为导向的个人预期在失业期间表现出较高的求职强度。

评估更高级别的行动取向的程度也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求职者将他们的:(a)态度和主观规范转化为意向;(b)他们的意图转化为行为。首先,由于行为和计划的动机倾向低,态度可能不会转化为不以行动为导向的个人的意图。根据Bagozzi,Baumgartner和Yi(1992)的观点,高度的行为倾向提供了一种激励倾向来提出行动,而态度则为行动提供了方向和对象。因为两者都很重要,所以态度和求职意图之间的关系预计对于具有较高而不是较低的行为定向的个人来说更强。

第二,相比之下,主观规范可能有助于在行动取向低的个体之间形成意图。 Kuhl(1992)认为,行为倾向低的个体倾向于内化其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期望。他的表述表明,主观规范与求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对于行为倾向较低而非较高的人来说会更强。

最后,Bagozzi等人(1992)认为,行动 - 国家导向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在将意图转化为实际行为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工作搜寻的背景下,这是有道理的:由于这些个体能够实现预期的行为,同时避免这种情况,工作搜寻意图可能更高度地预测具有较高而非较低的行为倾向的个体的工作搜寻行为环境中的情绪和身体分心。

基于这些文献,我们提出:

假设6:行动—国家取向调节了:(a)求职态度和意图之间,以及(b)主观规范和意图之间的关系。我们期望那些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的人表现出比那些不那么以行动为导向的人更强的态度—意向关系。我们预计那些不太注重行为的人表现出比那些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的主观规范意图关系更强的主观规范意图关系。

假设7:那些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的人有更高的求职强度。

假设8:行动—国家取向调节了求职意向和求职强度之间的关系。那些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的人表现出比那些不那么以行动为导向的人更强的意图—工作—搜寻强度关系。

  1. 再就业目标达成

本研究使用再就业速度指标,对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 新获得的工作中的工作满意度已被其他研究人员用作再就业质量测量(例如,Kinicki,Prussia和McKee-Ryan,2000)。 再就业质量对于评估全面理解先行者是否仅仅预测再就业更快还是满意就业很重要 尽管荟萃分析支持工作搜寻强度与再就业速度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如Kanfer等,2001),但工作搜寻强度与再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得不到支持。

我们预计行动国家定位与再就业速度和满意度都有关。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面向行动的个人应该及时组织工作搜索,尽管失败或挫折更持久,并且更有效地将认知资源分配到就业目标。在就业选择过程中,雇主也可能倾向于雇用那些具有较强能力的人及时开展工作,并将精力集中在工作中。我们建议:

假设9:求职强度与(a)再就业速度和(b)再就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

假设10:那些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的人有更高的:(a)再就业速度和(b)新工作中的工作满意度。

  1. 方法

4.1例子和程序

参与者是在中国北京西城区注册的失业人员。那些在地区就业办公室登记失业6个月以下并没有报告再就业的人可能是参加这项研究的候选人。就业办公室的员工打电话给他们,检查他们的资格并邀请有资格参加的人。参加者必须符合四项资格标准:仍然积极寻找工作,没有期望在下一年内退休或被召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并且没有强烈的偏好是自雇的。 那些有资格并同意参加的人来到他们的社区中心完成调查。

三波调查进行管理。时间1调查(2004年3月)被用于评估控制变量,TPB变量和动作状态方向。在邀请的429人中,397人回到了时间1调查(92.5%)。由于各种原因,31次1次调查是无效的(例如,有超过两页没有答案)。时间2调查,一个月后,要求个人报告上个月的求职行为。在366次发布的时间2调查中,有355次被退回(97%)。时间3调查是在时间1之后8个月进行的。该调查询问了个人的再就业情况。在355次调查中,有328次调查结果(93%)。三波总响应率为82.6%(397次1次响应中的328次)。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1.12岁(SD=7.95)。 52%的参与者是男性,大多数(87.8%)高中毕业。平均而言,参与者在第一时间失业3.04个月(SD=1.75)。第一时间的失业持续时间为2个月。

由于研究中使用的大多数仪器都是用英语开发的,回译(Behlingamp;Law,2000)程序被用于翻译和试点库存。具体而言,双语主题专家将项目从英文翻译为中文。 然后,另一位不了解原始英语库存的双语翻译将中文翻译成英文。 将翻译后的版本与母语为英语的研究人员的原始英文版本进行比较。根据需要修改中文版本并进行翻译后翻译以确保所有差异得到解决。 然后使用两项试点研究和一批重点专业人员确保这些项目在中国情况下是合适的。在保留原始含义的同时,根据需要作出了细节变更。

ACS-90量表具有相对复杂的因子结构,对项目的反应是二分法的。因此,需要一个非常大的样本来检查其阶乘结构。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在线调查。收到了5325个回复。 项目级别和宗地级别验证性因素分析(CFA)都是用来确定仪器的阶乘结构。根据结果,从ACS-90的每个分量表中删除一个项目。使用修订后的量表的3因素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模型拟合(关于模型和仪器的详细信息可以从第一作者的请求中获得)。

4.2措施

计划的行为变量。工作搜索的态度(例如,“你在下个月花费足够的精力去找工作对你有多大用处”)用Vinokur和Caplan(1987)的3项量表测量。锚从1(非常无用)到5(非常有用)。主观规范(例如,“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你的配偶或离你最近的人认为你应该花费多少努力才能找到工作?”)用两项测量(Vinokuramp;Caplan,1987)。回应范围从1(不费力)到5(很多努力)。工作搜索自我效能感是通过阅读“你对成功完成以下活动有多大的自信”以及“在面试中获得最佳印象并得到你的观点”等八项活动来衡量的。Van Rynamp;Vinokur,1992)。回答范围从1(根本不)到5(很多)。工作搜寻意向通过两项评估(Vinokuramp;Caplan,1987;例如,“在下个月,你打算多努力找工作?”)。回应范围从1(不费力)到5(很多努力)。

行动状态导向。修订后的中文版行动控制量表-90(Kuhl,1994)评估了动作状态的定向。这个清单中有三个分量表(脱离接触,主动性和持久性),每个都有11个项目。 主动分量表中的一个示例项目是“当我必须解决一个难题时: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54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