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公众信任:解释善治做法的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2 16:14:14

英语原文共 14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地方政府的公众信任:解释善治做法的作用。(节选)

Taye Demissie Beshi; Ranvinderjit Kaur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良好治理实践在地方政府中公共信任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选择巴希尔达尔市管理局,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所有的独立变量在描述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方面都很有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意识到透明度、问责制和响应性存在的参与者比他们的参与者更信任城市政府。

关键词:公众信任、善治政府、埃塞俄比亚地方政府

二、概念框架

在这个概念框架下,研究人员打算总结这个想法,以拿出目前研究的贡献。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善治的实践与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之间是有关系的。正如Farazmanda所言,地方政府是政策决定的主要执行者,并在治理过程中产生这些决定的结果(2004)。所有的行动都是在这个层面上发生的。此外,地方政府离公民和利益相关者更近;他们必须能够接近公民并对公民做出回应。因此,地方治理极其重要,因为它是公众参与和民主行使公民权利的核心舞台(Farazmand 2004a:89)。因此,在本研究中,良好的、治理实践可以用三个良好的治理原则及其在地方层面的实践来评价,图1.

三、相关文献回顾

正如许多学者明确指出的那样,信任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相当模糊的概念,被许多人认为难以界定,因此难以研究(Cheema,2010年;Van der Meer,2010年)。因此,信任的概念可以有很多不同含义(Grimmelikhuijsen等,2013)。因此,如此多的人、学者、记者、资助机构和政府都对信任有多样化的看法就不足为奇了。尽管对信任的看法如此多样,但学者们以为,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包括基于对受托人意图或行为的积极预期而愿意承担风险(Yang,2006)。这种观点是看待信任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基础,其他所有的观点都只是它的衍生品。

因此,对政府的信任是指公民对政府的类型、运作、与公民的互动以及政治领导人、公务员和公民本身的行为的期望,从而对政府产生信任(Cheema,2010)。Thomas(1998)则认为,信任是基于信念而非期望。他认为:期望意味着我们在计算个人追求特定行动路线的概率。所以,相信别人做好事被认为是最弱的信任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对政府的信任是指公民对政府 '做正确的事'、代表公众适当和诚实行事的信心程度(Barnes and Gill 2000)。一般来说,信任是指基于相信他人有能力做出有效的决策并考虑到我们的利益而愿意依赖他人代表我们行事(Houston and Harding 2014:55)。

对政府的信任被认为是民主政府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政府的信任也是公共机构公平和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Jung和Sea,2012年;Parker等人,2008年;Gordon,2000年)。Jung和Sea(2012)认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决定政府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广义上讲,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说明了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质量(Porumbescu,2015)。此外,有一种强烈的观点认为,对政府的信任是维系系统的粘合剂,是润滑政策机器的润滑油(Van der Meer,2010年)。

一些理论家认为,公共服务绩效的改善是信任政府的潜在先决条件,同时将不信任主要与公共机构的不良绩效联系起来(Yang和Holzer,2006年;Christensen和Laegreid,2005年;Uslaner,2002年)。人们经常要求政府提供服务,如卫生、教育、安全、执法、电力、交通、水和废物管理等。事实上,公民不仅从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待政府的绩效,而且还从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以及政府道德的角度来看待政府的绩效(Yang和Holzer,2006)。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公众对政府机构的期望和实际表现之间存在任何不匹配,公众可能会被迫认为公职人员不称职、浪费、不诚实和不可信等等(Kim,2005)。相反,公民对公共部门绩效的认知可以通过表明公共部门拥有一系列引导社会向理想方向发展所需的技能和资源,影响公民对信任度的能力、仁义和诚信维度的认知(Porumbescu,2013)。因此,对政府服务有更积极的看法被认为是恢复对政府信任的一种方式,相反,当公众产生消极看法时,情况就会相反。

如上所述,对政府的信任是善治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促进人民安全保障的合理政策来建立(Popovski,2010)。Yousaf和他的同事(Yousaf et al. 2016)强烈认为,信任是善治的后果或结果。同样,不同的学者证实,善治可以提高公民对政府及其管理的信任度,增强政治行政系统的合法性(Yousaf et al. 2016;Salminen and Ikola-Norrbacka 2010)。因此,公众信任被认为既是善治的前提条件,也是善治的结果(Popovski,2010)。

相反,也有学者如Bouckaert和Van de Steven(2003)认为,信任与善治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他们认为,信任指标是公民感知的结果,而善治指标则是基于一种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作为对这一反对意见的回应,Blind(2010)断言,公众信任在其社会及其政治形式是民主治理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信任和善治之间的关系是循环的。对政府的信任促进了善治实践,而善治反过来又刺激和加强了所有变体的信任(Blind,2010)。因此,当政府决定将善治原则落实到实践中时,不仅可以解决人民的需求,还可以大力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Yousaf等,2016)。然而,如果政府及其行政管理远远落后于公众的期望值,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信任度便会有所降低(Salminen and Ikola-Norrbacka,2010)。

具体而言,作为善治的基础,公共行政部门的透明度、问责制和反应能力是加强公众信任的先决条件(Cheema,2010;Armstrong,2005)。例如,现在有人提出,透明度是解决民主治理中最无形的问题之一:公民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的解决方案(Grimmelikhuijsen等人,2013:575)。在行政过程中建立透明度的努力普遍被许多人誉为信任政府的关键,重中之重。(da Cruz等人,2015;Porumbescu,2015;Grimmelikhuijsen,2012;Veal等人,2011;Welch等人,2004)。由于这些担忧,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和公民都将透明度问题放在首位,认为这是结束政府保密、提高公众信任度、迈向好政府的媒介,要大力支持(Veal等,2011)。简单地说,如果政府向公民提供更多关于其行为和不行为的信息,信任度就会提高(Bannister,2011)。通过将透明度的感知实践作为影响地方政府公众信任水平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a。对透明度做法的认识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

政府问责制也可以在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Yousaf等人,2016年;Cheema,2010年;Gordon,2000年)。问责制的缺失要么导致许多政府下台,要么导致公民对政府失去信任(Minja,2013)。因此,公共信息可以用来使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透明化,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Gordon 2000)。通过将感知到的问责实践作为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信任程度的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b。公众对问责做法的认知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

此外,学者们认为政府的回应性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直接相关(Yousaf等,2016)。响应性治理是恢复对政府信任的关键之举(Brillantes and Fernandez,2011:56)。此外,强大的利益相关者共识和响应式治理也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Wang,2002)。然而,如果政府及其官员没有对公民的需求做出回应,就会出现公共管理不善和不信任(Cheema,2010)。因此,考虑到感知到的响应性实践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众信任水平的一个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c:对反应能力的认识做法将显著影响到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

六、假设测试

对结构模型的审查涉及对估计系数(路径)的显著性检验,这为接受或拒绝潜变量之间的拟议关系提供了依据。对善治做法的最终估计结果显示,所有路径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

预测透明度的感知实践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如图1,透明度感知实践与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之间的路径系数为正且显著(beta;=.232 p=lt;.001),因此,这一假设得到支持,认为透明度感知实践确实对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有影响。

此外,研究还预测,公众对问责制的认知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结果发现,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显著地受到问责实践的影响(beta; = .305 p = lt;.001)。因此,这一假设也得到了支持,认为问责制的感知实践确实对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有影响。

此外,据预测,公众对响应性的感知实践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结果发现,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显著受到感知到的回应性实践的影响(beta;=.395 p=lt;.001)。因此,这一假设也得到了支持,得出结论:感知到的回应性实践确实对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有影响。

上述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善治做法对公众信任的影响最大的是感知到的反应能力做法(beta;=.395),其次是感知到的问责制做法(beta;=.305)和感知到的透明度做法(beta;=.232)。此外,上述结果显示,透明度、问责制和回应性的预测因素或外生变量预测了至少60%的公众信任差异,平方多重相关(R2)数值为0.603。

总的来说,表4和表5分别提供了潜藏建构的回归估计和基于计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析的假设检验结果摘要。

七、讨论和结论

许多研究者认为,提高绩效被视为恢复对政府信任的一种方式(Porumbescu 2013;Van de Walle等2008;Yang和Holzer 2006;Christensen和Laegreid 2005)。根据这一观点,作为民主政府的绩效指标之一,我们选取了三种善治实践,考察其对地方政府公众信任的影响程度。在对SEM结果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本节总结统计估计的结果,并讨论对结果的解释。

1.透明度

透明度和政府开放举措已成为提高政府合法性和信任度的工具(da Cruz等,2015年)。更广泛地讲,透明度取决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国家向公众展示的越多,公众就越会信任国家(Moore,2017)。在本研究中,预测透明度的感知实践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正如本研究中明确显示的那样,透明度的感知实践与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之间的路径系数是正向的、显著的(beta;=.232 p=lt;.001),因此;这一假设得到了支持,结论是透明度的感知实践确实对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有影响。这一发现也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支持(Porumbescu,2015;Grimmelikhuijsen,2012;Bannister,2011;Park和Blenkinsopp,2011;Veal等,2011;Armstrong,2005;Welch等,2004;Gordon,2000)。

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评价和监督政府的绩效,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和将要发生什么,公民需要掌握明确的信息。尤其是,大家可以理解,如果政府不明确政府到底做了什么,那么,政府对公众就没有任何作用。毕竟,公民对政府的正面或负面看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政府信息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担忧,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领导人将透明度问题放在首位,不仅是为了结束政府的秘密,也是为了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Veal等,2011)。

2.问责制

作为善治的支柱之一,问责制要求国家、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注重制定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政策执行战略以及监测和报告机制(Cheema,2010年)。在这项研究中,人们预测,对问责制做法的认识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结果发现,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显著地受到感知到的可问责实践的影响(beta;=.305 p = lt;.001)。这一结果与Yousaf等人(2016)和Armstrong(2005)的研究结果有关。他们在研究中表示,问责制在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方面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该研究结果指出了问责机制在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上,当公民感到政府官员在工作或决策中不负责任时,很难想象他们会对政府产生信任。当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实行问责制时,往往会让公民感到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公民的这种印象进一步促进了公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这就是为什么问责制被认为是决定公民对地方政府信任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回应能力

作为一种综合衡量标准,回应能力是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Yang和Pandey,2007)。在本研究中,预测响应能力的感知实践将显著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结果发现,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显著的是受感知到的响应性实践的影响(beta; = .395 p = lt;.0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6694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