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8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长江口北支径流、潮汐与海水外溢的定量关系:数值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北支径流和潮差与海水入侵(SSO)的定量关系。为了同时确定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差直接影响的SSO强度,分别以日和半月为基础对净横断面水团通量(NTWF)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一系列数值模拟,包括7000-40000的河流径流,并且每个都经历大-小潮汐周期,并获得了相对应的NTWF。在日变化情况下,NTWF可由533.1times;exp(0.361times;Isso)-533.1(Issoge;0)和226.0times;Isso(Issolt;0)确定,其中Isso(SSO指数)定义为TR-1.58times;exp(0.2457RF/10000),TR为青龙港的潮差范围(m),RF为径流()。ISSO与昼夜NTWF具有相同的符号。在半月径流情况下,NTWF由701.89ln(-RF/10000 6.2)-553.54确定,随径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当径流量达到40000时降至零。潮差和径流量每天分别在青龙港站和大通站测量。因此,通过使用以上这些公式可以容易地获得NTWF。
关键词: 盐水入侵;径流;潮汐范围;定量关系;长江口
- 介绍
长江径流枯季时,从北支溢出的咸水(SSO)是长江口海水侵入的一种特征现象。北支的盐水向上游侵入,穿过南支和北支的分叉,最终流入南支。地形、径流与潮汐力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盐水入侵主要的动力机制(Shen et al.1980,1983;韩璐,1984年;徐和袁,1994;茅慎,1995;肖等,2000;Gu等人,2003)。随着自然演变和人工填海的潮间带的形成,50年代到70年代,北支上游的宽度已经严重缩小,并几乎正交于南支,而下游变成漏斗形(图1)。前者变化有助于阻止径流进入北支,尤其是在枯季;而后者使北支潮差比南支大,这导致海水在枯季入侵时从北支流入南支。
SSO是南支淡水水源取水的主要影响因子,该支流内存在几个重要的水源区,如陈行水库(如图2所示)。虽然自1980年以来,SSO的机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除了以下情况外,径流和潮差与SSO的定量关系很少被提及。韩、陆(1984)发现,青龙港的潮差大于2.5m,径流小于25000时出现SSO。(2003)发现在径流小于30000、潮差大于2m时,SSO可能出现,在径流小于20000、潮差大于2.5m时,SSO变得显著(2003)。2001年8月至11月,陈行水库发生SSO事件,径流38000。但它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事件,不包括在发生的标准。上述径流量都在大通站测量得到,该站是长江枯季潮汐上限站,距长江口630公里。这些现象都确定潮差的增大和径流的减少将加剧SSO,但二者的定量关系不精确、不一致,急需进一步研究。
由于径流、地形、气候条件的不同,以及实测数据的缺乏,使得这种关系难以准确建立。然而,在各种动态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因此,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到任意径流和潮汐条件下的SSO强度。利用模型结果,可以建立数学关系的定量关系。本文利用北支上游净横断面水团通量(NTWF)对SSO的强度进行了描述。
图1:研究区的位置在长江口(左上角)及其地形。虚线箭头表示海水溢出的过程。青龙港是一个潮汐站。
- 数值模型
这里使用的数值模型是Chen等人开发的三维非正交坐标变换河口、海岸和海洋模型ECOM-si。(2001)。该模型是布伦贝格和Mellor(1987)3D原始方程模型的修正版本。朱(2003)对此模型作了数值改进。模型域覆盖长江口的整个区域(图2)。模型网格几乎是正交的、平滑的,符合沿南北分岔的海岸线形状。在北支的上游沿岸方向水平分辨率约为75m,沿岸方向水平分辨率约为450m。在垂直方向上使用S坐标变换(10层)。数值积分的时间步长为20s,采用湿/干法处理移动潮滩,最小深度为0.2m。
长江口地形根据2003年所测量到的数据建立。盐度的初始分布是由最近观测到的数据组成的。外海边界条件是由八个天文分潮驱动的:M2、S2、N2、K2、K1、O1、P1和Q1。
使用2001年2月和2004年4月观测到的径流量和水位数据,以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根据陈行水库实测资料,利用1999年1月22日至2月19日的表层盐度进行模式验证(图3)。陈行水库位于南支南岸,受SSO严重影响,盐度最高可达1.8左右。1999年1月25日和2月7日,小潮期间出现两个高峰,并且与大-小潮周期水位变化过程不一致,原因是小潮期间北支的盐水随径流向海面溢出,6天左右到达陈行水库。数值模型从1999年1月7日的数据开始运行,模拟15天后输出数值并进行分析。从1月22日到2月2日,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一致。他们在2月3日之后有点不同。总的来说,计算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冬季北风盛行于长江口海域,因此本研究以5m/s的恒定北风进行试验。
图2: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的模型网格(上图,1/3分辨率)和放大区域(下图)。
- 结果分析
高盐度是从北支溢出的水团最重要的特征。它不仅受径流和潮差的影响,还受北支盐度分布的影响,即与过去潮差和径流的状况有关。因此,用盐度作为SSO强度的指标来描述其与径流和潮汐范围的关系是不合适的。相反,北支上游的水通量仅由目前的径流和潮差决定。水团是盐度的载体,其运动规律可以反映SSO的动力学机制,因此本研究以水团通量作为SSO强度的指标。
水通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水量。目前水通量机制的基本分析方法有两种:横截面通量(以为单位)和单位宽度通量(以为单位)。当用一个或几个潮汐周期平均时,分别定义了剩余(净)横断面水团通量(NTWF)和剩余单位宽度水团通量(RUWF)。NTWF代表通过给定样条的潮汐平均水团输送速率。RUWF代表潮汐平均输送速率和在指定位置的水团方向。NTWF以日平均NTWF和半月平均NTWF两种形式出现,分别以一日潮汐周期和小潮汐周期进行平均。
北支上游的日和半月NTWF(横断面位置见图1)和RUWF已经计算得到。NTWF在指向南支时是正的,而对北支则是负的。日NTWF可以代表具有特定径流和潮汐范围的北支盐水溢出强度。半月NTWF消除了潮差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仅由径流决定。
图3:1999年1月22日至1999年2月19日在陈行水库进行地表盐度验证。点表示观测数据;线表示模拟数据。
3.1北支上游的RUWF
RUWF用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是RUWF,T是一个或多个潮汐循环,H(x,y)是静水深,zeta;是水位, 是水平流矢量。如果沿着一个横断面积分RUWF,就可以得到NTWF。
为了精确计算RUWF,开放边界上的水位仅由分潮M2驱动。M2的振幅分别乘以1.4和0.4,作为大潮和小潮的开边界条件。在这两个模拟中,径流被设定为30000 。在10个M2周期后,计算北支上游的RUWF。
-
-
- 大潮的RUWF
-
北支上游的NTWF在这种情况下指向南支。在涨潮期间,那里的水位显著升高,水团穿过东滩(见图1)进入南支。在退潮和涨潮开始期间,水位下降,潮滩出现,这限制了水团向后流经西部浅水道(见图1)。因此,RUWF指向东潮滩上的南支和北支上游西浅水道的北支(图4)。
3.1.2 小潮的RUWF
在这种情况下,NTWF指向北支。小潮期间洪水水位不够高,所以水团几乎不能穿过潮滩,尽管流向仍指向南支。同时,在西部浅水区的RUWF比在大潮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见图4)。因此,在小潮期间,来自南支的水团进入北支并流经西浅水道。
3.2 北支上游的NTWF
NTWF用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T是日潮周期或小潮周期,L是断面宽度,是垂直于断面的速度分量。在开海边界处的高程由八个成分潮汐驱动。采用15个数值试验,计算径流量7000、9000、10000~40000,增量2500的NTWF。模型在潮汐、径流和风力作用下运行1天,然后在第二天加入初始盐度场。6天后,得到模型结果并进行分析。
图4:RUWF位于北境支流的上游,在大潮(上层)和小潮(下层)。南支的RUWF大潮和小潮时都指向下游,比北支大得多,所以为了清楚起见,这里省略了它
3.2.1 日NTWF
青龙港潮汐站位于北支的上游(见图1),青龙港的潮汐水位可以代表北支的潮汐能量。昼夜NTWF在不同的径流(15种)和潮汐潮位(不同于大-小潮周期)计算。径流和潮位的单位分别为和m。
昼夜NTWF的轮廓是一组平行曲线(见图5)。当径流指定时,日潮汐NTWF随潮汐范围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当潮汐范围确定时,日径流NTWF随径流的增加而下降。
利用轮廓线0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的指数方程:
其中TR是青龙港的潮汐范围,RF是径流。将方程(3)的左边定义为盐水物质溢出的指数(ISSO):
当ISSO等于零时,日NTWF下降到零,即横断面上的水团净传输消失。图5示出具有正ISSO的数据点在轮廓0之上,并且在轮廓0之下具有负ISSO。因此,ISSO与昼夜NTWF具有相同的符号。
在ISSO和日NTWF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为0.976(参见图6)。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以下方程:
因此,可以利用EQS计算具有指定径流和潮差的日NTWF。(4-6)。
图5:北支上游的日NTWF。DOTS表示在指定的径流和潮汐范围内计算的日NTWF数据。实线和虚线轮廓表示正和负NTWF。粗虚线是轮廓线0拟合直线的直线。
3.2.2 半月度NTWF
随着径流量的增加,南支平均水位升高,日NTWF下降。因此,当径流达到40000 时,半月度NTWF也减少并下降到零(见图7)。从而得出径流与半月度NTWF之间的对数关系:
大通站和青龙港站每天分别测量径流量和潮位。利用这些观测数据和上述方程,可以很容易地计算日和半月度NTWF,然后能确定临界条件(如果SSO发生)和SSO强度。
图6:昼夜NTWF和ISSO的对应关系。点是计算的数据。虚线表示回归分析的拟合结果
图7:北支上游的半月度NTWF。点表示计算数据,第一个数旁边是径流,第二个是半月度NTWF。虚线是拟合结果
- 总结和讨论
地形、径流和潮汐力的相互作用是SSO发生的基本动力机制。RUWF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北支上游水团在东滩上向南支迁移,在西滩上向北支迁移。小潮期间,北支上游洪水位较高,大量水从东滩流入南支,SSO急剧。在小潮期间,洪水位较低,穿过潮滩的水量显著下降甚至消失,而通过西部浅水道进入北支的水量增加。因此,SSO减少甚至消失。潮差在帮助水团穿越北支上游的屏障状地形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径流与潮差的相互作用决定了SSO的强度。在7000和40000的径流条件下,分别计算了青龙港和崇头港的水位过程(见图1)。崇头站位于分岔处,可代表南支的潮汐力。青龙港高水位高于崇头港,这是北支咸水团向南支溢流的原因。随着径流的增加,两个平均水位都增加了。然而,在崇头更为严重;崇头的水位相对较高。北支上游的水位越难克服南支径流的影响,SSO强度越弱。
图8:青龙港(实线)和崇头(虚线)在7000(上图)和40000(下图)径流作用下的水位过程比较
利用水团通量方法和三维数值模型,首次获得了SSO与径流和潮汐范围的定量关系。
日NTWF指向南支随潮差增大而增大,随径流量增大而减小。即使径流大到40000,在大潮期间仍有大量的水流入南支流。南支和北支维持动态平衡,即当径流与潮差之间满足指数关系(公式(3))时,不存在净水团输运。ISSO被定义为公式(4),其具有与日NTWF相同的符号。通过公式(5)和(6)得到了ISSO和日NTWF之间的定量关系。
半月度NTWF与径流(公式(7))呈对数关系,径流增加时减少。当径流量小于40000时,它指向南支流,当径流量达到40000时,它下降到零。长江月平均径流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最小径流发生在一月,约为10700,而最大值约为50500 ,发生在七月。从六月到九月,月平均径流超过40000,而其余月份的平均径流则低于它。半月NTWF结果表明,SSO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在冬季前后趋于剧烈。Gu等人的观测表明,当径流小于40000时,SSO也可能发生在汛期。(2003)。他们在2001小时内在陈行水库观测到一个SSO事件,当时径流约为38000
公式(3)提供了潮位和潮差的关系,以确定SSO的发生。这种临界关系不仅比径流和潮汐范围本身还大。与汉、卢(1984)和顾等等人所发现的标准进行比较。(2003)利用公式(4)-(6)计算了它们在临界径流和潮汐范围内的日变化NTWFs,并利用公式(3)计算了在给定临界径流下SSO发生的最小潮差范围。结果显示在表1
表1:模型结果与以往标准的比较。注:RF-径流;TR-潮差;给定径流和潮差下的DN-日NTWF,使用公式(4)-(6)计算。满足给定公式的公式(3)所需的潮差范围
公式(3)提供了径流和潮差的密切关系,以确定SSO的发生。这种临界关系不仅比径流和潮汐范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759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