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对雾霾的影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11 20:18:14

英语原文共 39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第15章 城市化与环境——亚洲视角

引言

很少有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城市化,尽管研究发现推进城市化可以带来更高的城市生产力。根据联合国(UN)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国家的政府试图遏制迁移或城市扩张(Quigley 2008)。这可以部分归因于人们认为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恶化。有些人甚至将城市化视为污染、拥挤、噪音等的代名词。

城市化总是对环境有害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界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减缓城市化意味着效率与成长潜力的缺失。如果它并没有真正帮助改善环境,这样的政策立场会导致经济损失这一结果。另一方面,尽管规范性的讨论和猜测比比皆是,然而似乎很少有分析来探索城市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衡的评估的关系:从亚洲视角看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背景资料,亚洲城市化的独特特征将在下一节中概述。接下来第3部分描述了亚洲已经面临的环境挑战。第4部分是城市化对环境的有益影响的讨论,城市化的模拟结果提供与环境的关系。最后,第5章是总结。

亚洲的城市化进程

亚洲具有类似于欧洲,更早的拉丁美洲和美国北部的独特的特点,亚洲已经发展很多年了,这个过程目的在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获得动力。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亚洲的城市化在几个关键方面有所不同:首先,亚洲的城市化已经迅速发生,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发展。表15.1,这是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和预测(2012)。

自然生态系统和设施的丧失

在亚洲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已经有据可查(千年生态系统评估2005)。亚洲城市比其他大多数城市人口密度更大,因此不占农村土地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比例。然而,他们的密度为城市内的绿地提供了较少的空间。因此,许多亚洲城市都在努力提供充足的天然设施,“绿色空间”来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比如河流、公园和野生动物走廊;创新的绿色空间;城市景观中的相关活动与绿化要素。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与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相联系,为了更大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设施。这些方法之一是“生态城市”(Newman et al.。2008)。一个生态城市将美化带入到建筑环境的每一个元素,如建筑物、围墙、道路(BEA tley 2010)。

亚洲的环境挑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显然,亚洲正在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问题。就环境而言,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自然设施不是消失就是为城市成长做补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正面临着供水、卫生和垃圾处理的压力,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更糟糕的是,亚洲城市化的大多数特色突出了早期加剧环境挑战。第一,城市化水平低意味着亚洲仍有某种方式 去应对这些挑战。忽视或推迟对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行动不是一个明智选择,因为它的风险后果在将来的长时间会有显现。二是城镇化步伐快,调整时间少:许多国家对城市化的变化没有充分的准备,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适当的技能的发展,与城市融资。第三,更大的城市肯定难以管理,更多的城市可以只是增加了挑战,亚洲的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扩展数。最后,高密度使城市更容易受到灾难性事件与疾病的侵扰。特别是在贫穷的城市,如德令哈市,达卡,武汉和太平洋岛国,此类事件可能意味着严重的生命和资产损失。为了衡量环境展望,随着亚洲的持续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虽然有其他意见关于理论基础和实证性的EKC,许多研究发现环境指标之间呈倒U型关系。格罗斯曼和克鲁格(1995)和De bruyn(1997)的状态,倒“U”型相结合的驱动力:经济活动的产出或规模(规模效应),构成输出(结构效应) 技术状况(技术效果)。霍尔丁:其他一切不变,产量增加导致更多的环境破坏,

将资源和生产转移到污染少或排放少的地方等等。由于服务有助于改善环境,最后技术进步是有益于环境的。不同国家经验或优先考虑不同的力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优先设置的基础是个人和机构的偏好,环境质量对材料的影响等等。

环境——亚洲的城市化关系

传统的EKC是GDP和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由于城市化与GDP呈正相关关系(图15.19),EKC可以用来推断城市化在亚洲可能引发的环境恶化。然而,这种推论是有问题的,因为城市化- GDP曲线远非一个好的配合。在现实中,一个国家可以实现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的逆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同一水平的人均GDP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许多国家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化程度高于亚洲,但他们却穷得多。几十年来,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和欧洲的一样高,然而美国欧洲总是享受更高的收入。如图15.19所示,数据有巨大的偏差。因此,依靠EKC推断城市化–环境是不合适的。因为,城市化可以 产生有益的环境成果,它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发展服务部门,并获得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促进绿色创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制造业搬迁来远离城市中心。

城市群有助于改善环境

城市群本身对环境是良性的。首先,它附带正外部性与规模经济下的生产率提高。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城市生产力是农村地区(联合国人居署2010)的5.5倍以上。因此,利用城市群可以使用更少的资源来生产相同的输出。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化可以帮助减少生态足迹。

第二,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群密切相关。没有城市化,第三产业就不能繁荣,因为大多数服务需要一定程度的集中的客户。作为服务生产一般污染和排放量少于生产活动,城市化提高有益的结构效应相关的EKC,就像在上一节中讨论的一样。

第三,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在农村和城市相比,比如自来水,基本卫生设施,固体废物的处置是更容易和更经济的来建立。换言之,城市化促进了相关设施和服务的供应,给更大的份额的人口提供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化促进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负担能力和需求。许多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获得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是不足为奇的(万张2011,亚太经社会、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2)。例如,在印度城市居住的居民有更多机会使用冲水厕所——60 % 在1992年(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这一指数在2006年增加到79% (Bonus and Kim 2009)。

第四,城市化和促进创新,并且这一点也适用于绿色科技。从长远来看,环保设备,机械,车辆,和公用事业确定绿色经济的未来,亚洲的城市都有可能在生产和出口低成本,高品质,可再生发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中发挥关键作用 。当新的产业形式开放时,企业通常聚集在具有高层次人力资本的城市。当技术成熟,他们分散搬迁到大批量生产的低工资地区(Duranton和Puga2001)。因此,亚洲城市的增长和对全球市场的开放促进了全球绿色经济的崛起。

亚洲城市化的绿色创新将得益于规模庞大的中国市场。在固定成本的存在下,市场的规模是发展新产品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寻求购买节能产品的数十亿人将为那些能为他们服务的企业家创造一个巨大的机会。Acemoglu和Linn(2004)在新药开发案例与绿色产品的逻辑思考进行了定义。如果数十亿人寻求节能空调抵消了炎热的夏天,会有显著的激励投资来发展此类产品。一些生产商将成功并且在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将是巨大的回报。

许多亚洲经济体已经开始出口绿色技术。sawnhey和Kahn(2012)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例如,PRC在美国进口的核心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的股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叶片的份额在稳步增长。特别是,PRC的份额,太阳能组件的进口在1989 - 2010从0%增长到43%,并且印度的风力涡轮机的进口份额在在1996 - 2010从0%增长到10%。

第五,对于任何给定的人口,高密度与城市群可以对环境有益。城市经济学文献表明,压实度对于能源使用的增加是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格莱泽和卡恩2004)。在这本书中的一章,arifwidodo提供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印度尼西亚。高密度可以为公共交通和耳鼻喉科或者短途旅行创造更大的生存能力。这也有利于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而不是开车或乘坐公共交通(纽曼和肯沃斯1999)。

最后,城市化带来的经济自由的增强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生活水平,包括享有更好的食物、住所和医疗保健。城市化有利于教育可以帮助提高人群的健康和面对疾病的康复性。城市的增长也产生收入,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堵塞 并且提高公共卫生。

制造业的搬迁和中产阶级和地主的崛起

城市化有助于缓解环境问题,促使传统制造业远离主要城市中心。这部分归因于由城市化收益导致的城市地价上涨。事实上,斯里达尔和雷迪(2010)从土地的潜力作为一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的研究中提供的证据。港口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有利于这样的运动(亨德森2002)。制造企业认识到,通过选择一个更集中的位置,他们可以同时仍然在支付较低的工资和土地价格来进入消费者市场和中间输入供应商。随着亚洲国家投资于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制造业可以进一步从主要城市转移,这些工作将被生态足迹较低的知识经济和服务工作取代。例如,在1970年,汉城的人口和制造业在大韩民国的份额分别为62%和61%,然而,到了1993年,而汉城人口仍占全国总量的61%,其制造业份额已降至30%。1983至1993年间,汉城占全国制造业职位的比例 从215下降到14%,Pusan和Taegu的份额从235下降到14%(亨德森2002)。这些例子反映了在其他地方发生的制造业就业分散化的趋势 (Glaeser和Kahn2004)。

重工业的迁移远离并且通过改善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卡恩1999,2003)已经对公共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好处,。在案件中 对2008北京奥运会,陈等人(2011)发现当局改变运输模式,关闭工厂,发现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卡恩(2003) 发现在捷克共和国和波兰的污染急剧减少,因为他们关闭了共产主义建立的能源效率低下的制造厂。

生育率下降和教育程度提高

城市化也有利于环境因为它与生育率下降密切相关。人口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贝克尔1991):住在城市的妇女与农村妇女相比,她们在教育和工作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因此,城市女性通过更多的工作、晚婚、生育较少的孩子来应对这一问题。作为年轻女子更愿意参与工作,她们将有机会在城市工作,她们更多地投资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这进一步鼓励她们在市场中工作。产生的影响是降低人口增长,这意味着相同的环境下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后果。

亚洲的事实证据支持上述论点。在越南等国家,生育率已经急剧下降,从1980年的5.4水平下降到2010年的1.8(世界银行2012)。在中国一些富裕的城市比如上海,出生率已经低于人口更替率的。在世界各地可以观察到同样的相关性。图15.20显示亚洲国家突出这种负相关性

量化环境——城市化关系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的渠道和机制,如在本章中所讨论的,意味着城市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能与传统的EKC相比会有所不同。虽然很难确定每个通道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来估计一个关系。在这样做时,它是至关重要的对以控制国内生产总值的模型,这样城市化对环境指标的影响可以正确识别和量化。因此,要估计的模型采取以下形式:

Ln CO2 or Ln PM10=alpha;0 alpha;1 Ln GDP alpha;2 (Ln GDP)2 beta;1 Urb beta;2 Urb2 beta;3 (Ln GDP)*Urb u

其中ln是自然对数;CO2是平均排放二氧化碳(吨/人均);PM10是微克磷的测定每立方米;GDP是2005人均GDP;Urb是城市化水平;U是常见的干扰项;alpha;和beta;是参数估计。

该模型分别分析了1990 - 1999和2000 - 2008亚洲经济体从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2012)的数据。基于模拟结果,环境-城市化曲线绘制图15.23。该图显示一个倒U型,在外形上类似于传统的EKC。因此,环境退化发生在城市化初期,生产力和集聚效应低,可投资的负面影响。达到一定水平时,聚集在生产力的提高变得显著,城市化会导致污染排放的减少。

一个重要而有趣的发现出现在城市化-环境的曲线,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相比。图15.23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曲线和可吸入颗粒物(mu;mu;m)向下移动并向左移动,城市化水平的降低意味着低排放和污染。 移左意味着倒U型的曲线峰值出现在本世纪初的技术和政策环境影响下。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曲线的峰值发生在68% 的城市化水平下,而2000年曲线出现在52%的城市化水平下。对于PM10,根据2000年曲线的峰值对应于45%的城市化水平,而不是20世纪90年代曲线下的66%的城市化水平。这些结果与文献相一致,这表明,局部污染通常开始下降比非局部污染早。

城市化的环境——的曲线移动,就像传统EKC曲线的走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构性变化。两条曲线对应的差距是相同的城市化率衡量污染或排放量的变化的影响。在2010年亚洲城市化下,可吸入颗粒物(mu;立方米)减少了20%并且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7%,有力地展示了技术和政府政策的巨大影响。

总结

亚洲快速城市化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如不断加剧的不平等和犯罪。特别是,它对本地和全球环境 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今天,亚洲有一些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上升。此外,大多数亚洲城市化的特色往往会加剧环境问题。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乐观的理由表明:因为城市化可以帮助解决环境恶化。它导致生育率下降,教育水平的提高,支持“绿化”的增长,搬迁工业远离城市中心,推进技术进步等。此外,通过培育城市中产阶级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39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