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B 外文原文
Green Finance in Indonesia:Barriers and Solutions
Abstract
Indonesiarsquo;s population growth,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driving growing energy deman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GHG). Although abundant in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the countryrsquo;s economy and energy security is largely reliant on fossil fuels, with coal and gas generators risking asset stranding in a rapidly decarbonizing world. The government has pursued policy reform to support GHG reduc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ado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However, unclear incentives, historical subsidies, inconsistent policies, and concentrated monopoly structures that obscure cost transparency, are hampering the achievement of its targets. Under the current business-as-usual trajectory, increasing emissions and other associated climate impacts present a range of socioeconomic risks. Although studies indicate that i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for Indonesia to undertake an affordable green transformation without jeopardizing economic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there exists a large gap in financing. Increased investment from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is needed, as public funds alone are insufficient. This chapter identifies the market, policy, and governance barriers—including financial credit regulations, uncompetitive pricing, restrictive project scale, and limited access to information—to unlocking green financing for a low-carbon energy transition. We propose reform pathways via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sms for market transparency that include the need for a wholesale electricity market and low emissions and renewable investments using tradable certificate-based policies (in particular CO2 credits), harmonization of policies across ministries and agencies, and a reduction of electricity and fossil-fuel subsidies and cross-subsidies. Together, these measures are needed to create a transparent and lower risk investment landscape.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Energy finance,Energy transition,Renewable energy
- Indonesiarsquo;s Energy Context
- Current Context
Indonesia, represented by an archipelago of more than 17,000 low-lying islands, is the worldrsquo;s fourth most populous country—set to exceed 300 million by 2030—and home to an increasingly urban population (Siagian et al. 2015). In recent decades, Indonesia has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economic growth, and has almost doubled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reduced poverty levels by roughly half, and achieved middle income status.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has set targets to continue this course, aiming to reduce its current poverty rate from 11% to below 4% and increas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from 5.6% to 7.1% by 2025,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by 29% (unconditional) below business-as- usual (BAU) by 2030. With 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e support, Indonesiarsquo;s conditional target strives to achieve a 41% reduction below BAU by 2030.
Indonesiarsquo;s steady growth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rising energy demand and GHG emissions. The country faces challenges in matching both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As the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in Southeast Asia (IRENA 2017), the resource-rich nation is the worldrsquo;s fifth-largest producer of coal and second-largest net coal exporter (IEA 2017a). Regionally, Indonesia is the largest GHG emitter in Southeast Asia and one of the worldrsquo;s top-ten largest emitters (both including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or LULUCF), accounting for 1.7% of global emissions in 2012 (ADB 2016; CAIT 2017). While currently over 65% of emissions come from LULUCF, emissions from the energy sector could soon account for more than 50% (Wijaya et al. 2017).
In a post-Paris Agre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context, a compelling opportunity now exists for Indonesia to significantly curb its emissions while realizing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untry has abundant renewable energy options, including some of the worldrsquo;s greatest geothermal and hydropower potential in addition to solar, wind, ocean, and bioenergy opportunities (IRENA 2017). It is already the worldrsquo;s largest producer of biofuels and is scaling up efforts to access othe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vidence-based policies now inform Indonesiarsquo;s energy plans and national out- look, and targets are in place to scale renewable energy options to meet 31%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supply by 2050 (IRENA 2017). Timing is crucial, however, as energy demand is predicted to grow by 80% by 2030 (IRENA 2017), risking a “lock in” to economically unsustainable and emissions-intensive infrastructure that will be challenging to reverse in the long-term (IRENA 2017; Argyriou 2017). If no action is taken, the World Bank estimates that economic loss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 in Indonesia will reach 2.5%–7.0% of GDP by 2100, alongside spiraling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World Bank 2009). Further, Indonesiarsquo;s Ministry of Finance estimates that without a green planning and budgeting strategy, the threa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could reduce Indonesiarsquo;s GDP growth from 7.0% to 3.5% by as early as 2050 (MoF 2015).
This chapter examin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ou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nd contribution from, renewable energy, to meet anticipated demand and energy policy targets in Indonesia. It outl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utlook for Indonesiarsquo;s energy mix and emissions profile, before providing targeted solutions capable of overcoming stated barriers related to policy and governance, financial mechanisms, and markets. The chapter provides a set of recommendations for increasing rene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附录A 译文
印尼绿色金融:障碍和解决方案
摘 要
印尼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正在推动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GHG)。尽管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印尼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化石燃料。在一个迅速去碳化的世界,煤炭和天然气生产商可能会面临资产搁浅的风险。政府进行了政策改革,以支持GHG的减排工作,并加快采用可再生能源。然而,不明确的激励措施、历史上的补贴、不一致的政策以及掩盖成本透明度的集中垄断结构,都在阻碍着其目标的实现。在当前一切照旧的轨迹下,不断增加的排放和其他相关气候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风险。虽然研究表明,印度尼西亚在不损害经济增长和减贫的情况下进行负担得起的绿色转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资金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私营和公共部门都需要增加投资,因为仅靠公共资金是不够的。本文指出了为低碳能源转型释放绿色融资的市场、政策和治理障碍,包括金融信贷法规、缺乏竞争力的定价、限制性的项目规模和有限的信息获取途径。我们提议通过发展市场透明度机制来实现改革路径,其中包括需要一个批发电力市场以及使用基于可交易证书的政策(特别是二氧化碳信用)进行低排放和可再生投资,协调各部委和机构的政策,减少电力和化石燃料补贴以及交叉补贴。这些措施需要共同创造一个透明和低风险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绿色金融、能源金融、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
- 印度尼西亚的能源背景
- 当前背景
一个由17 000多个低地岛屿组成的群岛为代表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亿——而且城市人口越来越多(Siagian等人,2015年)。近几十年来,印度尼西亚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翻了一番,贫困水平减少了大约一半,并达到中等收入地位。印度尼西亚政府为继续这一进程设定了目标,旨在到2025年将目前的贫困率从11%降至4%以下,并将年经济增长率从5.6%提高到7.1%,同时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减少29%(无条件)至低于一切照旧(BAU)。在国际气候融资支持下,印尼的有条件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比BAU减排41%。
印尼的稳定增长一直伴随着能源需求和GHG排放量的上升。中国在能源供需匹配方面面临挑战。作为东南亚最大的能源消费国(IRENA,2017年),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是世界第十大煤炭生产国和第二大煤炭净出口国(IEA,2017年)。就区域而言,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GHG排放国,也是世界十大排放国之一(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林业,或LULUCF),2012年占全球排放量的1.7%(ADB,2016年;CAIT,2017年)。虽然目前65%以上的排放来自LULUCF,但能源部门的排放很快将占50%以上(Wijaya等人,2017年)。
在后巴黎协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印尼现在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机遇,那就是在实现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同时显著减少其排放。除了太阳能、风能、海洋和生物能源机会之外,该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选择,包括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地热和水电潜力(IRENA,2017年)。印尼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并正在加大获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力度。
基于证据的政策现在为印度尼西亚的能源计划和国家展望提供了信息,并制定了到2050年扩大可再生能源选择以满足31%的初级能源供应的目标(IRENA,2017年)。然而,时机至关重要,因为到2030年,能源需求预计将增长80%(IRENA,2017年),有可能'锁定'经济上不可持续和排放密集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很难长期扭转(IRENA,2017年;Argyriou,2017年)。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世界银行估计,到2100年,印度尼西亚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7.0%,健康和环境成本将呈螺旋式上升(世界银行,2009年)。此外,印度尼西亚财政部估计,如果没有绿色规划和预算战略,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退化的威胁最早可能在2050年使印度尼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7.0%降至3.5%(MoF,2015年)。
本文围绕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来自可再生能源的贡献,探讨了机遇和挑战,以满足印度尼西亚的预期需求和能源政策目标。它首先概述了印尼能源结构和排放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前景,然后提供了能够克服与政策和治理、融资机制和市场相关的既定障碍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文为印度尼西亚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出了一套建议,特别侧重于进一步鼓励公共和私营部门融资的备选方案。
在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以及交通和工业活动增加的驱动下,印度尼西亚的能源消费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增加了近65%(IRENA,2017年)。印尼2015年的最终能源需求为128.8百万吨(NEC, 2016年),目前占东南亚能源需求总量的36%以上(IEA,2017)。由于能源需求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电力需求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增加了150%(IEA,2017年),总共为251 TWh(UNDP,2018年)。尽管具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但印度尼西亚的能源消费高度依赖化石燃料。2014年,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73%(TPES)由煤炭(31%)、石油(30%)和天然气(12%)组成(IRENA,2017)。运输部门目前是能源(不包括生物量)的最大最终用户(NEC,2016年;IEA,2017年)。
印度尼西亚不仅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且还是一个能源净出口国(IEA,2017年),煤炭是最大的商品。这种出口驱动型能源系统在2015年达到了能源总产量的66%(NEC,2016年),造成了能源贫困,导致印尼10%以上的人仍然无法用上电(IRENA,2017年)。然而,随着外部冲击和波动以及国内需求的增加,印度尼西亚政府于2014年开始从出口驱动型市场转向努力重新平衡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源独立性(Cornot-Gandolphe,2017年;IRENA 2017年;Siagian,2015年)。同样,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生产最初主要是作为出口市场,现在越来越多地转向国内使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随着国内储备的减少,该国越来越依赖进口(IEA,2017年)。主要由原油、燃料和液化石油气构成的一次能源总供应量的进口在2015年达到了27%(NEC,2016年)。
可再生能源在印度尼西亚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很低。2014年,来自可再生能源的TPES占27%,其中大多数包括传统使用生物能源(17%)和现代可再生能源(10%) (IRENA,2017年)。然而,生物能源的传统用途会产生若干重大的负面后果,包括室内空气污染,导致印度尼西亚每年有165000人过早死亡(IRENA,2017年)以及大规模毁林用于以棕榈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这导致了GHG排放量的增加。就联网发电而言,现代可再生能源在2014年约占12%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主要来自燃煤电厂(53%)。
- 观点
基于每年5.6%的低GDP增长率假设和每年0.8%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印度尼西亚的能源需求预计将以每年约4.9%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达到682.3百万吨(NEC,2016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到2030年,电力需求预计将以每年6.86%的速度增长,达到688.9 TWh(UNDP,2018年)。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电力需求上升,但印度尼西亚的人均电力消费(2014年约为人均814千瓦时)比全球平均水平(约为3 030千瓦时)低约75%(IEA,2016年)。为了满足当前政府政策和管道下不断增长的需求,据估计,到2030年,50%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将来自燃煤电厂(IEA,2017年)。到2030年,工业在能源消费(不包括生物量)中所占的份额将超过交通运输,在能源使用中占主导地位(IEA,2016年),这是因为国家计划将该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从2015年的21%扩大到2035年的30%(IEA,2017年),尽管预计这两个部门的消费到2030年将翻一番以上(IEA,2017年)。
政府已设定目标,到2025年将现代可再生能源的一次能源供应增加到23%,到2050年增加到31%,同时减少对传统生物能源的依赖。就电力部门而言,可再生能源将占23%,总可再生能源能力将从8.7千兆瓦(2015年)增加到2025年的45千兆瓦,主要包括大型水电开发以及地热、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海洋电力和风能。然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如果政府现在采取更雄心勃勃的战略并开始从不可再生能源能力过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能力将增加到149.5 千兆瓦(IRENA,2016年)。据估计,在2030年之前,利用这一可再生能源潜力每年需要超过160亿美元的投资(Siagian等人,2015年;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2017年)虽然预计可再生能源将在能源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但鉴于消费的总体增长,预计2025年印度尼西亚将继续严重依赖煤炭(30%)、石油(约25%)和天然气(至少提供22%)(IEA,2016年)。根据这些目标,印度尼西亚政府已计划建设一条供出口和国内使用的大型煤炭生产管道,目前计划到2025年建设34.8 千兆瓦的燃煤电厂产能(PWC,2016年)。到2025年,煤炭在能源组合中的份额将不断增加,这表明仅可再生能源投资不足以取代化石燃料的增长。
- GHG排放量
在2015年批准《巴黎协定》之后,印度尼西亚于2016年提交了国家确定的捐款(NDC),目标是无条件地将GHG的排放量减少到2037公吨二氧化碳,而BAU的设想是2030公吨二氧化碳,预计将达到2869公吨二氧化碳(GoI,2016年;Wijaya等人,2017年;UNDP,2018年),在国际支持下低至1693 公吨二氧化碳。林业和土地利用部门目前在印度尼西亚的GHG排放量中占主导地位;然而,能源排放一直在稳步上升,2000年至2012年增加了70%(Wijaya等人,2017年)。能源部门预计将成为印度尼西亚对GHG排放量的最大贡献者,到2025-2030年约占50%-70%(IRENA,2017年;Wijaya等人,2017年)。在能源部门,电力部门是最大的能源排放源(UNDP,2018年)。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和对煤炭发电的依赖,这种上升趋势将继续下去(UNDP,2018年)。印度尼西亚将需要实行重要和有效的能源需求政策以及能源效率机制,以便满足能源需求,并加快实现NDC目标所需的减排。
- 可再生能源的潜力
印度尼西亚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总可再生资源潜力最高,为532.6千兆瓦(IRENA,2017年),但目前政府的目标只是到2025年将发电能力提高到6.4千兆瓦。由于地处“火环”地带和火山地质,地热能源是印度尼西亚另一种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估计为29.5千兆瓦,占世界总资源的40%。迄今为止,这一潜力仅有不到5%得到了利用(Dutu,2016年;Sugiawan和 Managi,2016年;NEC,2016年),主要用于发电。此外,水电的利用率仍保持在其潜力的11%的装机容量(Sugiawan和Managi,2016年;NEC,2016年)。
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印度尼西亚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而进行的初始投资可能很高,但是,从长期来看,预计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健康效益将大大超过成本。印度尼西亚的深度脱碳途径项目(DDPP)进行的一项分析发现,投资于低碳或零碳发电、燃料生产和运输将使印度尼西亚在2020年最多损失国内生产总值的1.22%,到2050年降至0.54%(Ucok等人,2015年)。相比之下,印尼的宏观经济投资总额已经从21世纪初占GDP的22%上升到十年后的35%。可再生能源还可以通过发展太阳能光伏板等可再生技术的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建立本地化的价值链。
在印尼1000个有人长期居住的岛屿中,估计有900个独立电网,其中许多岛屿的电力仍然主要由效率低下而且极其昂贵的柴油发电机提供。输电和配电基础设施缺乏,离网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虽然通常采用进口,有时安装费用昂贵,但现代生物量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可能到2020年为13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IRENA,2017年)。Argyrou(2017年)解释说,通过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提高能源效率和改用去碳发电,减少对进口石油产品的需求,从而降低对外部价格冲击的敏感性,可以实现更大的能源安全。
- 绿色金融
- 电流流量
- 国内
2015年,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气候预算标注(CBT)工具的国家,该工具有助于政府和捐助方支出的气候融资跟踪和报告。然而,可获得的结果很少(2014年消费物价指数),气候资金流动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财政部(MoF)和气候政策倡议(CPI)2014年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公共气候融资清单,并确定2011年支付了约9.51亿美元的气候专项资金(CPI和MoF,2014年)。最大的份额(66%)来自通过部委之间的预算转移提供的国家公共资金,主要用于政策制定和创造有利环境,以便为刺激直接投资奠定基础。在这9.51亿美元中,83%用于土地、林业和农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8953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