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雪国》体现的文学特色外文翻译资料

 2023-02-24 14:43:28

第二章《雪国》体现的文学特色

《雪国》是基于日本传统美学,包含朦胧美的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川端康成着眼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自然景色结合起来。此外,川端康成在《雪国》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传统表现手法和西方意识流的描写手法。

2.1《雪国》中的自然主义

传统的文学思想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学川端康成也不会达到这么成功的一步。川端康成擅长将自然和人融合,并从人对自然的感受来探索文学的艺术性。《雪国》中的自然描写着眼于细腻的自然感受,这对人物的描写和文学的艺术性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客观的自然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文章伊始的风景就是北国的风物——雪。关于雪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又是不可或缺的素朴装饰。文章开始描写了被雪装饰的大地黑夜都明亮起来。在佛教把那种六角的结晶称作风花,也称作年轻的女子。这个名称是由形容下雪的样子而来,并产生的神话故事。在我国也有雪象征纯洁、洁白的说法。《雪国》创作于战争中,川端康成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或许他的创作动机就是为了减轻国民的痛楚或是为日本祈求一个光明的未来。在日本传统文学中,人对雪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被作为素材经常被描写。江户时代的《北越雪谱》作为纪录片文学记录的雪国的风俗。 川端康成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雪作为背景从一开始就将读者与神秘、古典、梦幻般的意境连在一起。《雪国》中的季节感是叙述日本传统美德重要媒介。因自然条件的不同人物的感觉也不同。比如通过描写远山的夕阳、鲜红的树叶突出岛村的哀愁、叶子的纯洁。像刀一样的月亮,月亮散发的淡淡白光等等表现了岛村的哀伤。看见太阳升起的样子,或许因为心情的缘故,驹子美丽的容颜不禁浮上心头。对自然和人热衷的川端康成彻底对自然和人的美由内激发。川端康成在《雪国》不仅把日本旧有的自然美与人融合,而且指出了自然和人的和谐。客观的描写和人物淡淡的哀愁传达了日本式的传统美。由自然描写而生的美意识是日本传统文学中的重要部分。比如描写太阳迟暮的样子,日光映在车窗的玻璃上,再加上车子的摇晃,车内的情景也变得朦胧了。尤其山谷的阳光照在叶子的脸上时,美便悄然固定在读者心头,让人感受到静态美。这种静态的描写、观景的角度表现了幽玄的美意识。如果没有静寂那么也不能写出静态的描写。

2.2《雪国》的虚无思想

被雪覆盖的世界从远望去恐怕什么都看不见。诚如雪的世界那样,《雪国》充满了虚无的美。川端康成从一开始就用这种描写表达了虚无的思想。《雪国》中的人物——岛村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象征。岛村持有家族遗产,不学无术,消极地面对生活。岛村自身虽然对西洋舞蹈有研究,但却一次也没见过西洋舞蹈,只是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岛村表面上是为了研究民间舞蹈而去雪国,实际上不过是打发闲暇时光罢了。驹子为照顾名义上的丈夫陷入不安的生活。对驹子这个人物的叙述更是深刻地描写了人生的无常。岛村对叶子的爱慕疼惜是从相像中的美而生。或许那种纯洁失去了的话,岛村又会陷入一团迷雾之中。

《雪国》中还有一个完全虚无的角色行男,这个人物的设定更加加强了虚无的氛围。行男的卡斯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很短的时间,而且带给人的苦痛增加了悲伤的气氛。川端康成提倡虚无主义,主张虚无的美。岛村的悲惨人生注定了驹子和叶子的徒劳。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境遇向读者传递了人生的虚无、命运的无常。

虚无的美意识带有哀伤的美。物哀是是根据日本人的理解象征日本传统文学的美的精神。在日本现代文学中物哀是不可缺少的美学思想,作家们经常使用来塑造人物形象。《雪国》也是对《源氏物语》物哀精神的继承,模仿了物哀的悲凉美。川端康成拥护日本传统美学,致力于日本传统美的继承和发扬。《雪国》就很好的表现了物哀的传统美。川端康成的作品具备东洋的美意识、日本精神的象征的特色。哀伤也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美。哀伤属于日本人的审美风格。和美丽自然风景对照的是人物的悲惨境遇。驹子和叶子的悲惨在行男死后失去了依靠变得更加不安了。因此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川端康成在描写对人物悲惨的境遇的同情创造了一种表现悲伤感情的美。驹子在得知岛村已经结婚后,祈求能和岛村一年能见上一面,陷入了对岛村疯狂的爱中。岛村的心里经常弥漫着哀伤的情绪。在火车上为叶子的美儿陶醉的岛村,看到叶子死时的样子后,陷入了近乎绝望的境地。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哀伤。此外川端康成通过周围的环境、事物来表达虚无的情绪。比如岛村看到死去虫子的遗骸时,说出为什么这样的蛾会死的话。另外没有月光的夜里,山的轮廓看不清,一切都漆黑一片,周围的静谧,营造了虚无的意境。

《雪国》象征着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学的理解。川端康成尽可能地通过人物意识活动表现虚无的美,并不直接叙述。川端康成通过虚无的美把人物内在的美和自然固有的美丽表现出来了。

2.3文学创作的革新

文学的革新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战前战后的日本社会状况持续恶化,漂泊不定的人们表现出不安和悲哀。欧洲现代主义文学也带有悲哀的意味,和现代主义文学的消极面合流。日本的作家们关于对文学、人生的理解,通过作品来反映当时人的思想。20世纪初期,日本受欧洲现实主义影响。展现西方经济不景气,对个人命运和世界未来抱有悲观的态度的现实主义文学流行起来。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绘画、建筑等的风格都带有新思潮的印记。川端康成的《雪国》的完成时期大约就是这一时期,难免受现代主义影响。也因此文学革新出现了。

2.3.1欧洲现实主义的表现

20世纪西方文学的特征在于自我的觉醒,探索所有人类的深层意识。相对以自然景色为主流的传统文学,20世界的西方文学更重视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与西方现实的虚无描写相比,川端康成运用抽象的手法表现事物的变化。

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非理性,认为意识是一切事物的源头。主张意识是文章的主体是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在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根据川端康成的意识流主张,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例如作品中通过岛村的眼睛来看夕阳,作品通过接近素描的手法记录主人公所看到的事物。火车窗户玻璃上映照着主人公的相像的心理活动。另外岛村见到驹子时也是相像的意识描写,看到浓厚的脂粉想到了雪国的雪,看到乌黑的头发感觉到了温暖。这种描写方法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张是一致的。意识描写是文章的一切。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意识的主体作用,追求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体的境界。此外现实主义文学否定理性的作用,轻视客观的存在,认为艺术由意识而生。这种想法给现代主义文学带来很大影响。提到雪国徒劳的爱情和无意识的表现,对岛村来说,努力没有半分意义,叶子的死展现了生命的虚无和颓废。意识描写是人物描写最自然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作品展现了消极的一面。也是文章缺少关联性的特征。

另外现代主义强调自我中心,轻视作品中周围的环境,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现代主义作家通过人物心理的波动,人物的情绪来表现文学作品。象征性是现代主义文学为探索人物内心世界描写周围环境的方法。意识流的手法也是《雪国》的重要创作手法。现代主义作家用意识流的手法描写人的潜在意识。作品的构成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主,文章有大量的独白来塑造人物,这些独白都是陈述人物的内心世界。

川端康成的作品展现了欧洲的意识流手法。意识流的基本特征在于从现实描写出发,来描写人物内在心理活动,以此表现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意识流小说不遵从传统文学的手法,旨在展开人物心理活动。《雪国》创作中就对出场人物的内心微妙活动进行了描写。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3052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